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全省唯一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 常州勇当先行者

【连网】常州的产城融合,最早源于国务院“苏南规划”中的一段表述,表述中提出了“常州西太湖科技城建设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区”。2013年,省委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意见中,明确我市承担产城融合改革试点试验的重任。2015年3月,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印发了我市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015年5月,常州召开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对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2015年7月17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全面部署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

作为全省唯一的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常州勇当全省产城融合发展的“拓荒者”和先行者。这一年来,我市产城融合综合改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部分区域已形成了产城融合的初步形态。

  精心谋篇:区划调整,优化空间格局

随着我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发展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产、城脱节的问题,产业园区缺乏基本生活配套,难以形成生活社区;新城区缺乏产业和人气的支撑;老城区人稠地狭,发展新产业困难重重。产城融合发展,正是为反思和破解这些问题应运而生的全新理念。常州产城融合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这第一步,就从优化产城融合空间格局开始,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框架,构建“一纵三横”、“一中心四片区”的发展布局。

去年5月,我市顺利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行政区划调整解决了我市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有限、县区规模差异过大、常金一体化发展受限等问题,既优化了生产力布局、打开了城市发展格局,也为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创造了空间条件。

    精准破题:以人为本,多点并进

产城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布局等方方面面。我市一直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产城融合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这一年里,我市投入了大量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尤其针对工人集聚产生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需求,加大了政策支持。

以人为突破口,我市同步抓住多个关键点推进产城融合。抓住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工业经济“三位一体”战略,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去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9.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新格局转变。抓住功能优化,使我市经济布局更加集约,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抓住机制创新,为产城融合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精致提档:明确试点,全力推进

这一年间,全市上下各板块各方面加强产城融合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4月,我市下发全市产城融合综合改革2016年推进计划和市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工作的方案,明确了今年产城融合的5大目标任务:建设布局合理的空间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强支撑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市民宜居幸福的服务体系和创新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同时确定了常州产城融合试点区域:试点县(市)主要包括宁杭发展带副中心城市,突出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溧阳经济开发区上兴新区、燕山新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社渚镇等重点区域;试点开发区包括武进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常州经济开发区、武进高新区、金坛经济开发区、滨江经济开发区、天宁经济开发区和钟楼经济开发区;试点乡镇包括金坛薛埠镇、武进雪堰镇和新北孟河镇;试点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常州空港产业园、常州金融商务区、常州轨道交通产业园和新北光伏产业园;试点城市重要功能区包括常州科教城、金坛滨湖新城、新北新龙国际商务城和天宁雕庄老工业区改造。

下一步立足实际,让产城融合落地生效

产城融合,应该发展成怎样?常州的答案恰似一幅宏伟蓝图,那就是:“空间结构均衡、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这样一幅蓝图摆在面前,我市扎实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标准和百姓期盼,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常州大学副校长、常州产城融合专项督查专家库成员芮国强告诉记者,我市产城融合虽然一直坚持规划先行,顶层设计颇具优势,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成效,但仍存在产城融合有效载体不清晰、人才吸引力不强、产业战线不聚焦等问题。

下一步,我市针对这些问题,将进一步强化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产城融合各项任务,以科学理念指导改革实践,以重点突破推进改革进程,以示范引领带动整体工作,以强化督查保障改革成效。让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齐头并进,有效集聚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实现产、城、人的深度互动,为发展城市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创造更好条件,切实提升和改善老百姓生活质量,真正让产城融合在我市落地生效。 郑雨露

东部资源整合提速

经开区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最近,中车戚墅堰所“高铁列车高可靠性齿轮传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入围中国工业界“奥斯卡”——中国工业大奖,“常州制造”再一次享誉中国。中车戚研所已经成为常州经开区产城融合的典型样本。

 新项目入围中国工业界的“奥斯卡”

我们坐的高铁平均时速已经达到了300公里。然而摩擦过快,容易造成车轮和铁轨的温度成倍升高。这个问题该怎么破?中车戚墅堰所“高铁列车高可靠性齿轮传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项目给出了解决方案。

中车戚墅堰所规划和发展部负责人李传宝告诉记者,经过持续自主创新,中车戚墅堰所成功突破了齿轮修形、轻铝合金材料、润滑密封等瓶颈技术,最终完成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全面自主化研制,打破了德国和日本的长期垄断。

这个项目只是中车戚墅堰所轨道交通产业众多产品中的一个。近年来,中车戚墅堰所承担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工程机械技术引进、风电齿轮传动系统研发等重要任务,为常州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和产城融合提供了示范作用。

    产业模式形成“3+3+3”格局

作为全市最年轻的开发区,常州经开区承载着整合东部地区资源、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态的重任。常州经开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高赟告诉记者,经开区成立以来,大力发展3大工业产业、3大绿色产业、3大服务产业,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产城融合的道路越走越宽。

常州经开区依托中车戚机公司、中车戚墅堰所、今创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强轨道交通产业;全力推进长海玻纤复合材料及制品、强力电子光刻胶等重点项目做优新材料产业;围绕超、特高压柔性交、直流输电系统装备和用户端智能电网设备等重点领域,做大智能电力装备产业。

紧抓国家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契机,加快机电产业园、绿色家具和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加强节能和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促进中小企业兼并和集聚发展。

常州经开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好、区位交通优和文化积淀厚的优势,发展制造业第三方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推进灵通广告展览产业基地和运河历史文化带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吕洪涛 文 朱臻 摄

机器人走进家庭不再是遥远的梦

    铭赛“优弟”,孩子的好玩伴

拥有跟3岁孩子差不多的身高,问它“1加1等于几”,它会立马作答,而面对“357×216等于多少”这样的难题,它稍作思考也会报出答案。你既可以让它背一首《将进酒》,也可以问它“周杰伦是谁”这样生活化的问题。它的名字,叫“优弟”。

    造型可爱呆萌,更有拿手绝活

记者近日在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了这台智能陪伴机器人:笑弯了的眼睛、咧开的嘴角,以及圆头圆身的可爱呆萌造型。跳舞是“优弟”的拿手绝活,只听音乐一响,它立即前进后退、摇头晃脑,还会高难度的转头加转圈。它还能理解孩子的肢体语言,甚至会在孩子发出笑声时,凑趣地搭讪“小主人,你一个人在哈哈笑什么啊”。

“探求孩子任何可能存在的智能需求是‘优弟’一直的坚持。”该公司技术总监李长峰说。

来自家长的反馈是,这款适用于3~7岁孩子的机器人,能让孩子一玩大半天。今年3月底,首批生产的300台已经销售一空。8月份,“优弟”将实现量产,新的一批“优弟”增加了儿童教育内容、互动平台和人脸识别系统。针对家长提出的“防沉迷”问题,也会在新一批的机器人中得到改进。

    看中服务机器人的万亿级市场,两年前提前布局

花了两年的时间,铭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之外开拓了新的服务机器人领域,研究出了公司首款智能陪伴机器人。“陪伴型机器人,国内做的很多,真正量产的,却少之又少。但从产业空间来看,假如工业机器人承载的是千亿级的市场,那么服务机器人是万亿级的市场。”李长峰说。而正是看中了这个趋势,公司两年前就进行了提前布局。

3999元的售价,也让人工智能告别了天价。“未来机器人会像电脑一样,走进每个家庭。”李长峰充满信心。董逸 文 夏晨希 摄

解决光纤到户“最后一公里”难题

    城镇家庭光纤百分百通达

家住天润国际花园的徐女士最近给家里新添了网络机顶盒,“以前在老小区网速慢,买了网络机顶盒也用不着。”徐女士说,自从搬来了这里,用上了光纤,不掉线了,网速快了,而且,小区的网络信号不再被一家通信运营商垄断,业主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小标)率先在全省发布实施标准

天润国际花园是我市第一个完成光纤到户共建共享的小区,小区一期共建有住宅楼20幢,住户1443户,每家每户在交付前就都通达了光纤。像天润国际花园这样,执行着信息基础通信管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共建共享模式的小区项目,现在全市共有52个。

2014年,《〈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常州市实施细则》出台,这是在全省率先发布的地方规范实施标准,目的是为规范光纤到户“最后一公里”建设问题。

市基础通信管道建设有限公司营运中心主任冷雪平告诉记者,现在我市所有新建住宅小区内的光纤到户基础设施,统一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电信、移动、联通等所有通信运营商,在小区交付前负责通信业务接入。也就是说,各通信运营商把各自的光纤接到小区机房,并预留端口,居民自主选定运营商后,接入相应端口。

    全民共享稳定快速的网络通信服务

在天润国际花园1幢的地下一层的光纤管理机房,记者看到,小区宽带用户统计表上详细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使用情况,业主使用哪个运营商,正使用哪根光纤,在分纤箱内一目了然。

目前我市城镇家庭光纤已100%通达,农村也已覆盖到自然村,而城域网出口带宽也在今年达到了1800G,城镇宽带接入能力已达到100M。郑雨露 文 朱臻 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