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武进:夯实基础优势,融合创新当示范

【连网】 在西太湖大道以西、菱香路以南,一片集民国、中式、欧式等多种风格为一体的建筑群相当抢眼,这里就是一期总投资5.5亿元的江苏(常州)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这片建筑群从2005年5月立项到12月开工奠基,只用了半年多时间。

在2013年通过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就被提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区”。

武进的改革创新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产城融合综合改革的道路上,武进区率先探路,并在2015年以江苏省评比第一名的成绩,被推送参评全国60个产城融合示范区。

 看一看西太湖,将成众多大片的诞生地

    每期能容纳10个剧组同时拍摄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和西太湖影视基地的建设方放弃了节假日休息。目前项目主体施工部分均已完成,无论是民国百乐门、火车站、商业街,还是老上海石库门、时尚办公室、飞机客舱等,都只需再铺设拍摄轨道以及内部装潢即可。

“这片外景建筑,以前是一块暂时闲置的空地。7个影视内景摄影棚所在地,1年多前还只是常州减速机总厂的厂房。”西太湖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办公室、互联网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立鸿表示,管委会曾经很“纠结”,此前有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想要利用该厂房,投资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最终选择该项目,正是看重其产业特色和人气。”刘立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7幢厂房楼总面积5万平方米,占地230亩,建成影视产业基地,预计每期能同时接纳10个不同影视剧组进场拍摄,每部剧一般演员加上剧组约300人,另外群众演员300多人,按每年接待50个剧组算,一年将吸引3万人次在西太湖周边拍摄及生活。未来,这里每年预计能带动周边就业人口超过1万人。建设影视产业基地的想法,得到了北京捷成集团等国内众多知名影视文化公司的赞成,并参与投资。

还没开园已接待6部影视剧拍摄

从宁杭高速出口下来,驱车10分钟,著名独立影视制作人嵇道青便抵达了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作为该基地总顾问,他表示,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非常便于国内广大影视剧组的出行和转场。该基地还未正式开园,已经接待了《淘气爷孙》《往前一步是幸福》《繁星四月》等6部影视剧的拍摄。

前些天,年代大戏《铁核桃之无间风云》剧组进场在基地棚内布景。该剧剧务告诉记者,这是他目前为止见过的最好的民国风格内景。作为项目扶持,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拿出了4幢15层高的小楼作为演员宿舍楼。

“2015年,浙江横店影视基地仅旅游业收入就达60亿元,我们有信心,在多方努力下,未来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将形成国内独树一帜的集文化影视+旅游+互联网的多产业融合、影视上下游生态链较为完善的生动格局。”刘立鸿语气中带着自豪和憧憬。

刘立鸿透露,预计8月份基地正式开园,届时不仅将举办中国西太湖影视产业高峰论坛,还将邀请一批国内知名影视企业和名人工作室入驻,并结合2016“国际艾美奖”中国区半决赛评选,举办一系列影视活动。 王淑君 何泽宇 文 朱臻 摄

这一年 4条路径,各板块协同推进讲述人:武进区区长 戴士福

武进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以板块化协同推进,勾勒产城融合的格局;提升产业发展质态,夯实产城融合的基础;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做强产城融合的载体;探索体制机制融合,打通产城融合的经脉。(小标题)夯实发展基础优势

2015年武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0亿元,同比增长8%,位列我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三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4.4%,近年来省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这也让武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基础优势更为坚实。

近年来,武进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性项目建设,努力提升产、城、人协同发展水平。(小标题)4大板块协同推进

武进正着力以板块化协同推进,拉开产城融合的格局。目前已主要形成了4个板块区域:中心城区是商务商贸中心和人口集聚中心;以常州经开区为主体的东部片区,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武进国家高新区为龙头的中南片区,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引擎的西部片区,是新兴特色产业和生态居住集聚区。武进区在各个片区建成商业-居住-产业合理分布的复合型模式,打造宜业宜居的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载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