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芳邻一家”楼道文化推广社获颁“同欣楼”牌。
22日上午,苏州高新区狮山新苑48幢1单元的一楼楼道内,101室业主徐根凤弯着腰麻利地拖着地,像这样扫地拖地,她几乎一天都不落下。“2楼的樊阿姨身体不太好,家务请了保姆来做,但逢到值日她一定亲自打扫;4楼的老潘家两代人一起参与值日,两个90后打扫楼道的认真程度,不亚于他们的父母!”徐阿姨说,家里家外一样干净,不是她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他们这个楼道的共识。
徐阿姨所在的楼道是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同欣(同心)楼”的第一个样本,意味着住在里面的居民自己动手协力共管楼道。如今,“同欣楼”已成为该街道探索社区“微自治”的缩影。“只有让居民们当小区治理的主角,才能真正符合居民的内心愿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社区管理中心主任徐建红介绍,社区“微自治”,体现了对居民的诉求和其主体地位的尊重,为了进一步推进该项创新制度的实施,街道今年还将拨专款提供给社区作“自治金”,并加大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力度,让居民在共建共享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让居民热心参与,首先要达成自治共识,狮山新苑48幢楼道长屠文华在这方面深有体会。两年前,因他所负责的楼道陈旧,屠文华萌生了“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楼道搞好”的想法,为此他联合几户热心党员,挨家挨户进行动员,经过努力,楼道的12户居民每户出资2000元,开启了楼道改造工程。经过大半年的,原本“裸奔”的门厅和楼梯铺上了地砖,暗淡斑驳的墙壁重新粉刷,凌乱的管线得到整理归并,社区的书画社送来了一批书画作品,把楼道装点得更加漂亮。“每一户居民其实都希望自己每天生活的环境干净整洁,当他们看到焕然一新的楼道,对今后共同管理维护就有信心了。”屠文华说,为了保持楼道长期整洁,他们又建立了轮流打扫制度,还制订了楼道文明公约。
狮山社区舞蹈队参加文艺表演
如今,“同欣楼”在狮山街道已不是个案。根据狮山新苑48幢的自治经验,狮山社区于2015年11月建立起“芳邻一家”楼道文化推广社,重点推广楼道“微自治”。去年8月,推广社为包括48幢在内的狮山新苑的9个楼道授予了“同欣楼”的奖牌。目前,狮山街道楼道文化建设项目组的4位志愿者正在着手制定一个楼道“微自治”的标准工作方法和质量体系,力争在狮山街道乃至更大范围内推广。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辖区内,人口密集且老小区居多,给社会管理带来挑战和难度,以馨泰社区为例,辖区常住人口20000多人,但居委会工作人员仅14人,馨泰社区社区党委书记王琦认为,发动广大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非常有必要。
通过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让居民自治的同时实现互助。2年前,居民吴伟成搬到高新区馨泰花园后,就报名参加了摄影社、党员读书社、合唱队等多个团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年初,摄影小组注册了社会组织“追梦馨泰摄影爱好社”,此后吴伟成的日子过得更加忙碌精彩了。作为摄影社的积极分子,他除了要和社员们定期开展各类摄影技巧普及活动,还要为社区内大型活动以及金婚银婚、少数民族家庭等有摄影需求的家庭提供公益拍摄,每周至少提供一次拍摄。今年70岁的朝鲜族老人朴福女跟着子女来到苏州后几乎没有了朋友,她希望能在社区举办一个属于朝鲜族的摄影展览,好让社区相同民族居民建立联系。摄影小组得知后,就专门为社区内的朝鲜族居民进行了拍摄服务,并在社区做了展览。
石湖社区图书室里,20多个孩子正在埋头写作业,室内很安静,就像学校里的自修教室。
在探索社区“微自治”的过程中,狮山横塘街道还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展量身订做的帮扶,横塘社区针对外来务工子女推出的“四点半学校”就是特色做法。横塘社区有外来人口近万人,其中未成年人占65%以上,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家长为了融入这个城市辛勤打拼,却缺失了对子女的陪伴教育实践。为此,横塘社区推出了“四点半学校”,通过“社工+义工”的模式,依托社区内的青年和大学生志愿者,“四点半学校”为流动人口子女们安排了作业辅导,并对英语薄弱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英语辅导,每到暑假,“四点半学校”还会开展七彩夏日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能拥有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据统计,“四点半学校”项目运作以来,共计服务横塘社区流动人口子女25000人次。去年9月,该项目入选了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成功实践案例。
横山社区针对失独家庭推出的“体谅式服务”、新升社区针癌症患者推出的“新动力社工队”、万枫社区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五色丝带传爱心”……在狮山横塘社区,“微自治”的实践随处可见,这些活动虽然花样多且零散,发生在社区的角角落落,但都让参与的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全域幸福感。依托包括狮山横塘街道在内的辖区重要板块在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积极创新的探索,苏州高新区近日被评为“全省现代民政示范区”。(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