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富了口袋富脑袋 宿迁文化“套餐”润民无声

【连网】宿迁网讯 (记者 张云 见习记者 胡映月 通讯员 陈静 )阳光明媚,空气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3月10日,走进宿迁市湖滨新区井头乡文化站,乐器声、歌声,声声入耳。在群众文艺活动室,十几位村民正在排练节目。

“今天我们排练的是说唱节目《宿迁文明20条》,编排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受教育。排练好了我们还要去演出,这比打麻将充实多了。”75岁的胡成华边弹琵琶边开心地说。

“我们文化站免费对群众开放,每天都有村民来这里排练节目、看书、锻炼身体。”井头乡文化站负责人朱军说,“很多活动寓教于乐,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井头乡文化站给村民带来的多彩生活是宿迁市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文化惠民载体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套餐”精彩纷呈,犹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滋润着百姓的心田。

给百姓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软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硬前提。近年来,宿迁市高度重视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的规划、投入和建设,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记者了解到,在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和全国第六次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市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区“两馆”均达到二级馆以上标准,且全部免费对广大群众开放。

宿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仅仅遍布城区,“触手”还伸到了农村。自2016年起,宿迁市在全市行政村和社区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社区教育、科技普及、图书阅读、普法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建成606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利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据悉,到2020年底,全市将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让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有了更多的空间。

在沭阳县七雄街道吕庄村,有一个很出名的院子———吕庄文化大院。大院有老电影机展览室,有木匠工具陈列室,有藏书达上万本的农家书屋,还定期举行乡戏演出。“这个文化大院,我们村每个人都是受惠者。”村民吕述云认为,老百姓既要有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带来的喜悦,也要有精神生活带来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

自2015年起,宿迁市开始实施“全市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目前,全市乡镇和县级以上文明村居文化广场建设已经全覆盖。据宿迁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文化广场的建成,带动、吸引了更多农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还培育和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和时代气息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形成村村有广场、场场有特色活动的良好格局。

文化如水,沁入心灵,各类文化活动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头戏。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相关要求,每年宿迁市各级文化部门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民俗巡演、书画摄影展览等文化惠民活动。

日前,宿迁市博物馆二楼南展厅内,一场由省文物局主办、南京市博物总馆与宿迁市博物馆承办的金银玉器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展。正在观展的市民陈玉明说:“能在宿迁看到这样高层次的展览,很满足。”

像这样的主题展览,市民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丰富的服务项目和内容,让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记者从宿迁市文广新局了解到,宿迁市的市、县区公共文化场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同时,各地还结合各自职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市、县区文化馆开展各类主题文艺演出、音乐会、戏曲专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图书馆结合全民阅读活动,积极组织“书香伴寒假亲情促成长”亲子阅读、“带一本好书回家过年”、乡村天使阅读行动等活动;美术馆、博物馆常年开展各类摄影培训班、“周末谈影”、文物巡回展等活动。

秉持着“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便民”这一理念,宿迁市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培育和鼓励业余团队参与“送戏下乡”“文化进社区欢乐送万家”“传统戏曲进社区”“三进三帮”宣传文艺演出,及“贯彻落实十九大‘振兴乡村’战略”文艺巡演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各县区文化部门也都组织业余文艺团队开展了特色文化惠民活动,宿城区的“琴鼓村村行”,沭阳县的“沭水欢歌非遗进万家”,泗洪县的峰山乡锣鼓节、半城镇渔鼓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化活动。

文化惠民活动就像“润滑剂”一样,滋润着群众的精神生活,让人们越过越有滋味,越活越精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