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苏州着力推进农村文化繁荣 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

【连网】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今年的苏州市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留住文化之根和乡村的独特印记。

小小核雕,方寸之间竟能雕刻出烟波浩渺的太湖霞光,这样写意风格的作品在核雕中极为罕见。它的作者,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小琴告诉记者,这样的画面已经在她的脑海里萦绕了十多年,是她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光福人心底最深处的“乡愁”。

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小琴介绍说,当在太湖边游走的时候,会看日出会看日落,所以当那时候一瞬间的那个美,让内心有非常大的触动,雕刻得恰到好处就是薄如蝉翼,就是又不能破又不能厚。

光福是“中国工艺雕刻之乡”,全镇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6名,玉雕、核雕、红木雕、佛雕的从业人员约8000人。去年,工艺雕刻产品产值近10亿元。根据规划,该镇将依托“四大雕刻”、刺绣等苏工、苏作传统手工艺基础,积极建设“工艺特色小镇”,以文旅融合发展,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吴中区光福镇党委副书记易明介绍,以光福品牌整体的力量去宣传自己,去提高自己,买卖是最好的保护,而使用是最好的传承,让他们这些东西可以让大家能有一个接受,让他们推广出去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苏州市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农村文化保护、传承和提升工程,加大对民间文艺和文化产品的扶持力度,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而文化的传承发展,自然离不开公共载体的建设。

每天中午12点半,相城区北桥街道寺泾社区的“荷缘书场”都准时开唱。驻场嘉宾以半个月为轮换周期,全年为附近居民献演超过300场。而全部费用都由政府买单,免费向公众开放。

相城区北桥街道文体中心主任顾芳华介绍,这个书场都是在江浙沪这一带比较有知名度的,评弹团里面来选择一些好的书目,现在全街道有三家评弹书场,都是全年免费向老百姓开放的。

在寺泾社区文体中心,从书场到图书馆、少儿活动中心一应俱全。苏州市委“一号文件”明确,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到2020年,各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着力推进群众文化“五个一百”工程。

苏州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处处长接晔介绍,通过培育扶持和提升一批个性鲜明的公共文化特色村社区,来发挥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更好地来提升 基层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时政专稿 文/《苏州新闻》黄冠华、陆劲云 网络编辑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