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何玢 通讯员 何宁秀)《国家扶持的商品粮棉大县名单已确定 东海 赣榆 灌云榜上有名》,1994年7月20日,《连云港日报》在头版刊登的这条新闻,让连云港人振奋不已。
(东海、赣榆、灌云入榜国家商品粮棉大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连云港大地,港城人民高举改革发展旗帜,自上而下推进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利好政策叠加,连云港市农业生产发展势头迅猛,二十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粮仓”。而1996年,全国首支农业概念股如意的发行,加速了连云港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各类农业型企业在港城大地生根发芽,外商投资农业企业接连落户港城,农业经济成为港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粮荒”变粮仓,港城成为全国粮棉大市
1982年3月,东海县白塔埠马小埠村在全市率先开展土地承包试点。该试点成功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全市全面推行,极大地激发了连云港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时任连云港市农业局副局长的潘启民,对于那时田间地头热火朝天劳作情景记忆深刻。
“改革开放后,连云港市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种植技术有了一定基础,港城的农业生产达到高峰期。”潘启民记得,二十世纪90年代的连云港农村地区,农业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农机装备水平提升,旱涝保收农田增加,平均每户农民家里都有手扶拖拉机。为了推进农业生产,市领导每到种植和收获的季节,就会自上而下召开推进会,每个县、乡、村都有一支完善的技术推广队伍。“农忙”时节,这些农技专家就会奔波在农村基层,手把手指导农民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那时港城乡村流行这样一句话,“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科学种田多打粮”,政策、科技、投入,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组团来袭之下,连云港的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为之一新,粮食生产及现代农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机械插秧)
1990年,连云港市粮食总产量(不含灌南)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01.74万吨。其中,小麦亩产300多公斤,水稻亩产400公斤,人均粮食过千斤,远远高于全国人均600多斤的数字。在国家表彰的粮食先进单位中,连云港市及所辖赣榆、东海、灌云三县均榜上有名,为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唯一满员登榜的城市。1992年11月4日,东海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商品粮生产先进县”称号。连云港也从“粮荒”变为“粮仓”,实现了“北粮南调”。
(收割水稻)
在粮食生产大幅提升的同时,棉花生产也得到了显著发展。那时候灌云县的棉花声名远播,不仅产量遥遥领先,质量也得到行业内认可。1994年,东海县、赣榆县被选定为商品粮大县,灌云县被选定为商品棉大县。2001年9月15日,连云港市首次承担的国家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棉花“150”通过专家验收,棉花亩产由75公斤提高到150公斤。
诞生首支农业概念股,“如意之路”影响深远
随着农业生产逐步多样化,催生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诞生,连云港如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最受瞩目的企业。上世纪90年代,它的风头一时无二,时任如意公司总裁助理的徐国庆,还能清晰地记得如意集团那段光辉岁月。
(如意上市)
1994年6月27日,连云港市第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创汇农业龙头企业———如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主要生产各类蔬菜的保鲜、冷冻、脱水、罐头等系列加工成品,开发生产各类蔬菜加工品种逾100种。由于适销对路、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成立没多久,销售收入就已过亿,达到全市第一,在农产品速冻、保鲜领域,俨然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佼佼者。
随着业绩的不断提升,如意集团的商业版图也越来越大,先后兼并了第二毛巾厂,托管了连云港市罐头厂。1996年,集团董事长侍守江提出了“农业产业化”概念,即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俗来说就是以集团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为龙头,围绕产品的生产、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现有机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这一路子的提出,得到了省领导的认可,并将此命名为“如意之路”,而这也成为影响连云港农业型企业至今的发展模式。
(工厂化育秧)
为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如意集团董事长侍守江决定通过上市筹集资金,就这样,如意集团开启了上市之路。1996年10月和11月,如意集团先后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上刊登了《招股说明书概要》,同年11月28日,连云港如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在《连云港日报》11月28日头版占据重要位置。股票代码为000626,这也是我国首个农业概念股。上市后的如意集团,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先后在安徽、山东、河南、甘肃等省,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品销售遍布全国。
随着同类企业的崛起,市场环境的变化,如意的“扩张”之路开始放缓脚步。而一大批从如意集团走出去的老员工开启了创业之路,连云港大地上各类农业型企业百花齐放,追寻它们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他们都沿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如意集团农业产业化模式,在港城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遵循这样的路径,也更利于企业发展。”徐国庆后来创立了“江苏汇祥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果蔬罐头加工、生产,先后在东海青湖、桃林、双店等地设立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快速增长,外向型农业稳步发展
秋日的夜晚,海风送来阵阵凉意,在海一方公园北侧的市国展中心,仍灯火通明。连日来,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以及一批批装修工人在忙进忙出,只为即将举行的一场农业对外交流盛会。9月14日,第二十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将在这里隆重举行。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省政府决定明年的农洽会仍由连云港承办,从2020年开始,连云港将成为省农洽会永久会址,并进行市场化运作。
(第十九届农洽会)
走进展厅,连云港展区已初现雏形,波浪元素和蓝绿色的主体色彩,体现了连云港作为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的战略支点,突出港口海滨城市特色和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开放农业。展区设有“连天下”精品农产品展示区、“互联网+农业”展示区以及连云港特色农业展区,特色休闲农业园、特色农产品以及大数据中心系统等将在这里向海内外客商集中亮相。
“到今天,连云港农业已经成为我市对外交流合作的一张名片。”连云港市农委产业化处处长胡样英说。改革开放40年来,连云港市涌现出近千家农业企业,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0多家,2017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480亿元,农产品出口达到5.4亿美元。农业已成为连云港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一条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高质发展道路日渐清晰。
(生猪深加工)
改革开放40年来,连云港外向型农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江苏省第一家日资农业企业、第一家韩资农业企业,于上世纪80年代相继落户连云港;截至2017年,全市外商投资农业企业达到96家,农业利用外资投资总额17.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5亿美元,益海粮油、罗盖特等一批外资企业迅速崛起。农业走出去实现新突破,全市农产品出口5.4亿美元,15家企业出口超千万元。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已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3个、省级出口示范区5个、示范基地19个,数量居江苏省第一。
(黄桃罐头出口)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前行。港城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在365万亩耕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地肥粮丰、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新画卷。“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决策部署,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机械化、品牌化、生态化为方向,着力打造开放农业强市、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特色优势农业大市,为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连云港提供有力支撑。”展望未来,连云港市农委主任王靖信心满满,“到2020年,全市开放型农业争当全国排头兵,特色优势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省领先,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苏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