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物资贫瘠到物产丰富 连云港25年间从温饱迈向小康

【连网】 (记 者 何玢 樊晓姝 通讯员 杨刚 孟鹏球 )1993年3月26日,《连云港日报》刊发一条“4月1日起,我市全面放开粮油价格”的消息,指出从1993年4月1日起,全面放开粮食、油料购销价格,不再使用粮票、油票。粮油价格的放开,吹响了连云市场经济改革的号角。从票证退出历史舞台到价格改革不断深入,连云港市场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消费市场从物资贫瘠走向丰富,消费结构优化调整,市民生活从温饱向小康迈进……

粮油价格放开 统购统销时代落幕

凭票购买物资,这是过去连云港人生活的日常状况。1953年开始,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陆续印发粮油票证,继而各省、市、自治区,乃至地、县也都开始发行地方粮油票等。那时候,市民可以凭票进入购销站、代购代销站购买生活物料。对于一直在供销社工作的张义贵来说,那段记忆尤为深刻。1981年7月,刚从徐州供销学校毕业的张义贵,被分配到了连云区高公岛供销社。那时候,高公岛供销社刚刚组建,管理人员非常缺乏,到那之后,张义贵主要负责物资统计、票证发放等工作。

当时高公岛供销社供应的物资种类比较多,日常的粮油、白糖、豆腐等一应俱全,根据票证按量发放。高档商品有永久牌自行车、缝纫机、大前门香烟、酒水等,但是供应量少。“那个年代哪家办喜事想买烟酒,都要天天往我们供销社跑。而到了农历春节,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会提前根据发放的票证按每户几口人把东西准备好,到时候看下票证就把对应的东西给市民,免去排队等候了。”张义贵说。

这种以票购物的时代,到了1993年画上了句点。1993年3月5日,江苏省政府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通知》中指出:从1993年4月1日起,全省取消粮食油料定购任务,收购价格放开。是年,国家粮油收购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4月1日,《粮食油料价格和经营改革方案》在全市平稳出台,要求全面放开粮食、油料购销价格,不再使用粮票、油票,保留定量人口的粮油供应关系,人口迁移和“农转非”管理中的粮食供应关系的管理办法暂时保留,军供粮油仍按国家原有规定执行.给城镇职工适当补偿,按照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给城镇职工适当发放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元,大中专学生每人每月4元。自此,40年统购统销的历史宣告结束。

市场价格体制完善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价格改革与其他改革配套推进、逐步深化,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市市情、独具特色的改革之路,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连云港市物价局综合调控处副处长任书毅说。

改革开放初期到1984年,价格改革采取“调放结合,以调为主”的形式,以农副产品价格改革为突破口,调整价格体系,重点是提高农副产品价格,下放管理权限。1985年以后,价格改革采取“放调结合,以放为主”的形式,将110种工业品价格、60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53种农副产品销售价格下放给县区管理,并放开714种三类小商品价格和家禽购销价格。价格改革的突破点在1992年,当年8月,连云港市物价局分别下发《关于进一步放开商品零售价格的通知》《关于深化价格改革,放活放好商品价格的意见》,进一步扩大市场调节价比重,地方农副产品和地产日用工业消费品,除少数品种外,价格全部放开;全市商业经营单位商品零售价格全面放开;同时放开了理发、洗澡、照相、舞厅、修理服务等经营性收费。这一年连云港市放开的市管品种达102种,放开价格商品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的比重上升到87%。

1993年4月,连云港全市放开粮油购销价格,同年6月放开水泥出厂价格,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价格按市场调节价并轨。上半年还放开了薄荷油、山羊板皮、对虾等价格,对宾馆、招待所客房价格由国家定价改为指导价,小旅馆和低等级床位价格放开。至此,连云港市放开商品价格比重已达到95%,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初步形成,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管理体制框架基本确立。

1994年,价格体制改革初期,那时候的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电视机、空调这些电器虽然不用凭票购买,但是市场上的量也很少,当时东方大厦购进了一批,很多人都没买到。如今,宽松自由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生产力、创造力得到提升,供求关系发生改变。2000年以后,连云港市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体制和宏观调控体系,深化价格改革,转变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职能,全市价格管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任书毅告诉记者,2002年以来,连云港市加强价格管理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如今的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物资更加多样,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丰富便利。

实体、电商齐头并进 市民消费提档升级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气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社会商品大为丰富,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宣告结束,供应市场的商品品种繁多、数量充足、质量档次明显提高,消费热点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连云港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主任科员刘维海说。据连云港市商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连云港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31亿元,增长11.3%。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消费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2014年9月,苏宁购物中心正式开业,开业当天即引发购物热潮,年销售额达2亿元,成为连云港销售业的龙头;2016年11月18日,万达广场正式开业,囊括了万达影城、大玩家、孩子王、苏宁易购等口碑店,健身房、超市、各种美食店先后入驻,成为东区当之无愧的“人气中心”;2017年9月21日,利群广场开业,填补市区东南片区无大型综合商场、超市的空白……一座座商业综合体的建成,提升了连云港人的生活品质和消费水平,带动连云港商业综合体实现转型升级。“居民消费逐渐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大众餐饮、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刘维海说。

实体经济快速腾飞的同时,连云港的电子商务也在稳步发展。2017年,连云港市新增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项目9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十强县1个,示范镇(乡、街道)3个,示范村2个。目前,全市共有省级示范项目26个,示范单位数量不断增加,对本地电商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而由此带动的消费能力惊人,去年连云港全市网络零售额预计达124亿元,同比增长近24%,从业人数达8万余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