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88个省定薄弱村达标、近21万人成功脱贫 连云港多措并举做好决胜全面小康“脱贫答卷”

【连网】(记者 赵芳 通讯员 江效斌 王宁) 宽阔洁净的水泥路,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新修建的村民大舞台,功能齐全的新农村服务中心……走进赣榆区班庄镇前集村,呈现在眼前的是新农村欣欣向荣的靓丽画卷。“在镇村的帮扶下,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今年52岁的前集村村民樊群生笑着说,早年在东北打工造成身体残疾,家庭因病返贫,如今受益于扶贫政策,家中翻建了房屋,妻子在村里企业上班,他平时打零工增加家中收入,目前家庭年收入7万元左右。

W020170714398513001508

▲“党员医疗大篷车”开展卫生扶贫

如今在连云港,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汇成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截至去年底,全市脱贫20.98万人、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脱贫进度分别达58.2%、59.1%,年内连云港市有望再实现4万低收入人口、50个村脱贫任务。连云港市把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经济薄弱村“摘帽”作为中心任务,把重点县和重点片区作为主战场,不断推动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再上新台阶。

TIM截图20181018103452

▲低收入户扶贫专场招聘

“目前,全市‘分户老人’、病残人口和贫困妇女分别占建档立卡人口的7.5%、36.1%和44.5%,我们紧紧锁定这三类特殊群体,创新政策措施,下力气啃下脱贫‘硬骨头’。”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现在,连云港市发挥家庭和村集体两个作用,促进“分户老人”脱贫。组织全市1.7万户农村“分户老人”家庭按脱贫底线签订赡养协议,探索建立村级孝赡基金,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给予适当激励补贴,将养老责任交给有赡养能力子女,养老事务交由村级组织管理。用好“特惠保”“少儿保”险种,助推病残家庭脱贫,目前“特惠保”已覆盖全市25万低收入人口,每年赔付受益2800人次以上,“少儿保”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项救助未成年群体病残。同时,建好“扶贫车间”和家门口企业载体,促进低收入农户妇女就业。以来料加工企业为主体,首批确立试点企业15家,带动950名妇女家门口就近就业。筹建“扶贫车间”100个,方便周边重点帮扶群体灵活就业。

TIM截图20181018102431

▲连云港猴嘴街道的村民在“扶贫车间”生产加工编织袋。猴嘴街道在村(社区)创办“扶贫车间”,积极承揽辅助型生产加工业务,帮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

强化“阳光扶贫”,让惠民政策落实、落细。连云港市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将资金全部纳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有效监管,审计部门专项审计。坚持项目跟着监管系统走,2016年以来,全市新建547个项目从立项、审批、实施、验收到绩效评估,实时录入“阳光扶贫”系统监管,全程留痕、全程监控。坚持收益跟着农户走,把收益到村到户作为扶贫项目绩效评估最终指标,凡有扶贫资金注入的产业项目,必须确保扶贫对象决定、扶贫对象参与、扶贫对象收益,2016年以来,扶贫项目收益归集3000万元均已打卡到村到户。坚持监管跟着资金走,在市县乡村服务大厅全部植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终端,公开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进度,在乡镇服务大厅、村便民服务中心和项目现场设立3块扶贫公示牌,长期公开扶贫资金分配结果,定期公示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

133K4K43-0

▲近年来,赣榆区在扶贫工作中发展“百企帮百村”精准脱贫行动,为贫穷家庭劳动力、返乡农夫工设立专门的就业岗位,以岗位就业增进增收脱贫。赣榆区沙河镇横街村妇女在家门口的“扶贫企业”加工出口服装。

在行业扶贫上谋划实招。连云港市为有劳力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制就业扶贫政策,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一次性给予1000元/人补贴,全市10247名有劳力未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就业率达81.3%。组织“百企帮百村”“百家(专家)联百园”“百园带万户”等活动,鼓励经济薄弱村通过培育“一村一品一社(农场)”带动村户增收,土地规模流转超过200亩的一次性给予1000元/亩补贴。同时,按照“三保障”要求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共性问题制定出政策方案,确保低收入农户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一人不少、一户不落”。此外,确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2019年提高到500元/月,全市10万低保、五保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动员300家民营企业投入“扶志扶智”、产业就业和“光彩扶贫”行动,全方位进村入户帮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