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恒瑞上市:打开对接资本市场的窗口

【连网】□ 周莹 张苏娅 陈为

 2000年10月,《连云港日报》刊发了一条新闻:2000年10月20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我市公开发行上市的第一只工业制造企业股票。自此,恒瑞迈上了创新的新时代。

2000年,恒瑞医药从连云港出发,走进了资本市场,走入了中国创新型经济的前沿阵地,走到了全球医药的大市场。 

上市为恒瑞插上了创新的翅膀

2016年夏,恒瑞医药闵行研发中心。笔者第一次探访恒瑞医药闵行研发总部。灵动时尚的建筑记录了恒瑞医药一路创新的痕迹。“恒瑞上市必须镌刻在恒瑞医药发展的历史中。”上海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发中心CEO陶维康坐在恒瑞医药闵行研发中心办公室对笔者坦言,“你眼前的这座大楼就是那时候募集资金建成的。当时的设计代表了中国医药研发的最尖端,即使在今天有些设计也是超前的。”

1990年时,恒瑞医药的前身连云港制药厂职工只有300多人,但经营步履维艰、陷入困境。时年32岁的副厂长孙飘扬临危受命,挑起了厂长的重担。搞技术出身的孙飘扬,很快把脉症结、对症下药,决定把开发“新、特”药作为突破口。当然了,当年厂里内部也有不少反对声,主要是没有把握。

1991年,在孙飘扬主导下,恒瑞医药从中国医科院药研所拿到了新开发的抗癌药异环磷酰胺专利权,引进这个国家级新药,共斥资120万元。要知道,这笔巨款差不多是连云港制药厂一年的总收入,当时引起了全厂轰动;可孙飘扬却坚定地认为,“你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在那个抗癌药物极为匮乏的时期,这款新药一上市顿成“爆品”。

抓住命运尾巴的孙飘扬开始“深耕”恒瑞的创新版图。“当时向银行贷款难度太大了。”在2014年北京两会期间,孙飘扬向笔者回忆那段创业史时感叹地说,企业赚的利润还不够还银行的利息。每天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怎么摆脱这个困局,唯有创新。

“这个心思并不是突发奇想。”孙飘扬中国药科大学同学、恒瑞医药全球研发负责人张连山告诉记者,“大学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常用药都是外国人发现的,就相互鼓励,要做中国人自己的药,做第一流的药。”

恒瑞医药在暗自做创新试点的时候,一个影响中国未来发展命运的事件也在快速推进。这个事件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了推进这个事件,1993年,我市修行了《专利法》对药品专利实施保护。这个消息增加了恒瑞做创新的决心和信心。

2000年,恒瑞医药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此后三年内,恒瑞医药投入巨资(近两亿元)分别在连云港当地和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由董事长孙飘扬兼任主任。

“当时国内很多设计院甚至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个国际标准的企业研发中心”。恒瑞医药总经理周云曙感叹地说,“虽然困难,我们还是坚持做同国际接轨的一流研发中心。”

为了将这个中心建设起来,孙飘扬把设计人员送到美国,到合作的企业参考研发中心设计情况,当时全套的空调系统和员工咖啡区都被搬了回来。

迈开创新的脚步,恒瑞走向高峰

福布斯亚洲中小上市企业200强、亚洲最佳上市公司50强,全球创新百强……这一个个关于恒瑞的国际名片让笔者感受到恒瑞发展的勃发之力。

然而这一切的起步源自创新。不过,当时恒瑞医药的创新重点是仿制药,即专利保护到期的药物。因仿制药价格低廉、销路良好,所以目前我国97%的药物仍是仿制药。

因为在仿制药方面的出色成绩,恒瑞医药的“小日子”过得非常舒适。“当时,做仿制药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国外企业的诉讼。”时任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回忆道,一旦诉讼开始,所有的市场行动就要暂停。连云港一些药厂也曾经遭遇过这样的恶意诉讼,恒瑞也不例外。

怎么办?孙飘扬的态度明朗,仿制药可以让企业生存,但绝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药厂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创新产品和体系,走“仿创结合”的发展路径。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新药既可以打开市场,也可以毁掉市场。新药必须在品质上达到或优于生产规范要求,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中真正立足。

自2000年开始,恒瑞医药着手创新药的立项工作。然而这条创新路走起来并不容易。当时,恒瑞医药根据企业感兴趣的研发方向,与国内几家知名研究院所分别签署开发协议,共建实验室。

其合作模式与当下风险投入极为相似:研发装备、人员工资等,均由企业承担,研究院所只需要按照企业设定的方向进行研发攻关。如果研发失败,损失由企业负责;如果顺利,双方便就知识产权等系列问题再谈合作。应当说,当时各大研究院所与恒瑞医药合作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合作一段时间后,孙飘扬发现,由于企业与研究院所的追求目标并不一致,研究院所以科研为主要目标,而企业要的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合作的结果与预期差距很大。

“艾瑞昔布就是那段时间硕果仅存的研发项目。”周云曙说,“前面几个产品全都死掉了。”2003年,恒瑞医药将艾瑞昔布的研发成果拿了过来。2011年,恒瑞医药的艾瑞昔布正式获批生产。

面对困扰,恒瑞医药并没有放弃创新路,而是在市场中寻找解决问题办法。恒瑞医药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海外,选择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合作。外企出技术,恒瑞医药出资金,双方所有合作数据公开,开发出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市场共享。“我们的技术人员参与研发全过程,实实在在地了解了从靶标的确定到化合物合成等药物研发全过程。”周云曙说。

在学习的过程中,恒瑞医药很快就搭建起了自己的研发框架。2003年,恒瑞医药上海研发中心建成。该中心投资近2亿元,其设计、规划、建设等都参照美国第四大生物制药企业Chrion研究中心的标准,具有世界水平,公司所聘海外高层次科研人员按照美国的工资待遇。

2005年,恒瑞医药投资300万美元成立了恒瑞医药(美国)创新药物研究公司,主要从事创新药研发和ANDA、API美国市场准入及销售业务。实验室就近招聘美国科技人员进行创新药研发,并追踪世界药物研究前沿技术。此外,恒瑞医药在上海建立了医学部。

今天,恒瑞医药已经搭建了同世界接轨的医药研发体系,一个站在世界医药研发版图的中国药企正在熠熠生辉。

市场驱动,恒瑞进军海外

“市场、市场,还是市场!”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笔者在采访孙飘扬的过程中,他毫不掩饰对市场的推崇,他说,企业家经营企业就是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恒瑞进军海外同样是因为市场需求。

时间回到1995年,恒瑞医药第一次海外之行开始的年份。那一年,孙飘扬带着恒瑞医药年轻的班底开始谋划进军世界的布局。“当时,我们团队驻扎在楚禹宾馆。”当时的参与者,恒瑞医药副总经理蒋素梅回忆说,因为是第一次申报,各种资料的准备都是从零开始,每一个质量标准都要细化。恒瑞几乎是全员参与,每个人都当仁不让。

这样的恒瑞最终也收获了成绩。1995年,恒瑞医药的异环磷酰胺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恒瑞医药走向了国际市场。

“实际上,中国医药企业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转型,必须要国际化。同时有创新才能实现国际化,没创新的国际化只是空想。”张连山感叹地说。

2011年,恒瑞医药组建了BD部门,负责把自身的创新药推广到国际上去,同时引进国外的创新产品。

2011年伊立替康注射液FDA获批,是国内第一个叩开美国大门的注射液;

2012年奥沙利铂注射液EMA获批是国内第一个叩开欧洲大门的注射液;

2014年,恒瑞医药第一个大品种环磷酰胺注射液进入美国;

……

这一个个消息让连云港人为之振奋,一个走向世界的恒瑞跃然纸上。

目前,恒瑞医药已有十多个仿制药制剂通过美国或欧洲认证,此外,恒瑞医药也在加强与国际最先进科研机构的合作。2016年上半年,恒瑞医药与专注于癌症研究的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建立了合作。

在恒瑞内部大家都知道孙飘扬的三个梦想:第一做中国创新药;第二有药品在海外上市,第三有中国的原研药在海外上市……今天,恒瑞的前两个梦想已经实现,正在向第三个梦想一路前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