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康路上共逐梦

【连网】□ 庄婷婷 于磊 孙跃进 王笃杰

“节物风光不需待,桑田沧海须臾改。”弹指一挥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年。从相对落后到后发先至,从输血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连云港扶贫工作在高质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授人以渔  港城全国首创科技兴农

2003年3月2日,《连云港日报》报道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启动仪式。这是全国首创的科技兴农之举,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淮海工学院、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的107名专家教授担任107个村的科技经济发展顾问。

灌南县孟兴庄镇头庄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里原有181户贫困户。如今,随着扶贫工作的务实开展,只剩下40多户没有脱贫。

因儿子患病去世,徐南华家庭没了收入来源。看着生活艰苦的老人,头庄村党总支书记李文书急在心里。“老人一辈子勤劳,儿子生病就花了不少钱,如今日子不好过,我心里也难受。乡里乡亲的,我肯定希望能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于是,李文书给老人做工作,让他把土地流转出去,同时安排他在村里的稻虾混养试点田打短工。

TIM截图20181029111329

(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内的农户在分拣龙虾)

“近年来,我们村利用省级扶贫资金120万元,在村内流转土地500亩试点稻虾综合种养,助力脱贫致富。每年两季种养,稻田为龙虾提供了天然饵料和栖息地,养出的龙虾个大味美销路好。龙虾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其粪便和残饵又可为稻田增肥,提高稻谷产量。稻田综合种养周年效益预计较稻麦两熟亩均增效5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2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20%以上,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李文书说。

如今,今年68岁的徐南华把家里的5亩土地以每亩每年985元流转出去,又到稻虾混养田做短工,负责打药、拔草、栽稻等农活,做工期间每天收入100元,预计年底就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就业扶贫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6年6月,连云港市委统战部、市委扶贫办、市工商联共同开展了“百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将连云港市17个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经济薄弱村纳入了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的总盘子,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等形式,帮助当地百姓脱贫增收。

走进位于东海县青湖镇工业园区的连云港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车间,只见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2万平方米的车间内放置了数百台电动缝纫机及其他设备,800余名工人有的忙着裁剪,有的忙着缝纫,有的忙着进行检验,布料的摩擦声和缝纫机的撞击声不绝于耳,场面十分火热。

TIM截图20181029111308

(贫困户在茉织华车间生产线上忙碌)

家住青湖镇青新村的李敏在茉织华工作已满5年,如今已经成功实现脱贫。李敏以前在外地打工,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都无法照顾。而现在,李敏在茉织华工作,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工资每月都在3000元以上,多的时候拿到5000至6000元。

青湖镇是连云港市贫困乡镇,茉织华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目前,该公司已是青湖及石梁河、温泉、黄川等乡镇低收入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重要安置点之一。“公司优先安排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就近就业。只要贫困户有就业意愿,我们都会接收,并免费安排培训。实习培训期间保底起薪2000元,多劳多得,最大化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茉织华副总经理徐木森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茉织华带动周边就业5000余人次,带动青湖镇以及周边乡镇建档立卡脱贫1600余户。现在很多进厂就业的贫困户已成功脱贫,有4人成长为公司的大组长,成为中层干部。

行业扶贫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行业扶贫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连云港市各行业扶贫牵头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会议精神,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连云港市扶贫办协调人社局统一施策,先后面向三县三区扶贫对象举办专场招聘会67场次,提供岗位6469个,安排就业10595人。创新企业吸纳低收入人口就业扶持政策,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每人(亩)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同时对接工商联、市妇联等关联部门,结合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下基层的管道,为全市贫困劳动力100%提供《就业卡》,对有就业愿望的100%提供岗位培训。

TIM截图20181025103125

(村民在赶制柳编产品)

在省定经济薄弱村板浦镇尤庄村,屠根春夫妻俩都是残疾人,无法出去打工,也不能种地,以前只能靠低保过活,生活十分艰难。尤庄村大学生村官王修虎创立了匠人柳制品编制专业合作社,主动找到他,提出让他们编柳编,然后按件给报酬。“他们教了我们手艺,定期送原材料来,编好后上门取货,让我们在家里就可以挣钱。”拿到第一笔500多元报酬时,屠根春激动得热泪盈眶。

此外,连云港市各行业牵头单位还结合经济薄弱地区现状,创新扶贫模式,实行差异化的精准扶贫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市农委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富民,主动将农业龙头企业引荐到经济薄弱村;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和市卫计委在省规定动作基础上,出台农村低收入人口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免收普通门诊和急诊诊察费政策,增加针对低收入人口医疗费用减免政策;市人行、市扶贫办创新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奖励政策,由市、县每年设立6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奖励资金;市教育局推出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助学体系,对建档立卡库内34759名学生受资助情况进行普查交办。

聚焦重点 让我们一起实现小康梦

2016年,连云港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为36.1万人,到今年初已经有20.98万人实现脱贫。到2019年底,连云港市将实现基本脱贫。

“今年脱贫攻坚战主要是打好几个歼灭战,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和‘三保障’落实作为年度核心工作和根本之策,强化就业就医就学,强化行业扶贫、产业扶贫、片区扶贫和社会扶贫综合施策、精准施策,确保实现年度4万人、50个村脱贫和脱贫质量全省前列目标。”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工办(扶贫办)副主任苏卫哲表示,“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发起总攻的阶段,我们把高质量脱贫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最核心的标准,坚持把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把解决‘三保障’基本需求和扶志扶智扶能力结合起来,在巩固提升上下足功夫,更加突出住房改善、就业创业、政策兜底和重点县区产业发展,合力攻坚,培养出不走的工作队,永远甩掉贫困的帽子,真正实现后发先至。”

据了解,连云港市聚焦重点片区,狠抓增收项目实施。指导石梁河片区编制年度帮扶项目61个,总投资4.2亿元。高标准选派驻村干部,省市县三级队员重点向两大片区倾斜。在全省率先建成2018~2020年扶贫项目库,争取31个省级重点帮扶村产业项目6200万元。2016年以来全市新建的547个项目,从立项、审批、实施、验收到绩效评估,实时录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此外,因人制宜创新帮扶政策,锁定分户老人、病残人口和贫困妇女这三类特殊群体,组织全市1.7万户农村分户老人家庭按脱贫底线签订赡养协议,探索建立村级孝赡基金。深入实施扶贫大病特惠保,创新实施“少儿病残救助保险”,启动贫困妇女家门口就业脱贫试点。

如今的港城大地,扶贫产业遍地开花,易地搬迁如火如荼,危房改造随处可见,党委政府、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正奔忙于脱贫的第一线,脱贫攻坚、富民增收的蓝图已徐徐绘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