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连云港东海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 老戏班活跃百姓大舞台 搅活乡村文化

【连网】(通讯员 程长春 王静 段慧明)“想当初含羞带怒离张家,现如今乔装改扮试素花。若是主意改变随我去,我这个新科状元就认下她……”日前,一群吕剧爱好者的唱腔在村巷中回响。笔者走进连云港东海县石湖乡廖塘村村民马如飞的新家里,“老戏班”正在排练:身穿绿色“穷生”的戏服,头戴黑色“穷生”帽的马如飞正在一楼舞台上排练。

TIM截图20181127153258

吕剧传唱以山东为中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海的老百姓也非常喜欢。“穷生”是当地土话,穷书生的意思。演员都是农民,来自周边乡镇,因为爱好聚到了一起。马如飞妻子对丈夫拿出大量时间、金钱搞吕剧很支持。她对笔者说:“有了老戏班,村里的欢笑声渐渐多了,老人们也有了精气神。”

黄川镇农民党员黄业江自办农民春晚,一办就是十几年;石湖乡马如飞的吕剧春晚也搞了七八年;山左口乡云南媳妇多,每年春节民族歌舞晚会也成了特色……这体现了新时代群众越来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崇慧说:“一年送戏下乡几次不难,村里建个舞台也容易,难的是让舞台活起来。乡间本土老戏班火起来,是因为政府对民间爱好的积极扶持倡导。”

TIM截图20181127153922

东海县从“送戏下乡”中获取经验,提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鼓励民间的老戏班在乡村推开“百姓大舞台”。县里设立“一奖一扶一专项”政策,即“彦涵文学艺术奖”“东海县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和“东海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文艺精品创作每年组织评审一次,每年至少拿出150万元用于奖励。东海县文广体局及乡镇文化站加大对县乡文艺团队的演出扶持力度,对公益性演出给予资金保障。

“百姓大舞台”激活了百姓的创造力。用当地文艺爱好者的话说,如今在房山镇房北村,想办一台晚会,只需要吆喝一声,立马一堆节目抢着来上台,除了本村的,还有邻村邻县的,往往一场晚会还排不下。

房北村的文艺“班底”来自跨越连云港、宿迁两个市的蔷薇河畔音乐协会,协会成员全部来自民间。领办人董志怀说:“俺30年前在公社机关宣传队,最喜欢和乡邻一起琢磨二胡、笛子、三弦等各种乐器,自娱自乐。后来大家经常聚在俺店里探讨技艺,走过路过的人看见我们的演奏,不少爱好者也要求加入。这样,从几个人的小吹小打变成几十人的联欢。我们从种地、养猪、打工的收入或工资中拿出钱,购置了价值20多万元的乐器,每当演奏时还统一着装。”他们成立了红歌演唱团,淮海戏加红歌样样火,把义务演出“唱”到了县城、市区及周边的沭阳乡镇。

对于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活态的传承是最好的传承。“百姓大舞台”火起来,使得许多没落的民俗文化、“乡音乡调”在“百姓大舞台”上日渐复苏,还涌现出苏北琴书传承人刘培兰等新艺人。

“真的没想到,俺都70多岁了,还能上舞台……”不久前,温泉镇石文港村村民柴恩芝登上该镇百姓大舞台领奖时激动地说,“百姓大舞台”也不止于“舞”。除了作为演出传统文艺节目的载体,东海县各镇村还结合各自实际,把新人新事、好家风评选搬上舞台,让大舞台成为宣传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