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侍敏 通讯员 张艳丽)在大多数女孩还在恣意挥洒青春时,连云港海州区文化社区的吴萍却成为4个残疾儿童的康复老师,也成为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年轻“妈妈”!而那一年,她才23岁,还没有结婚。7年多来,在她的悉心照顾和康复治疗下,4个“孩子”有的会喊“爸爸妈妈”,有的会自己刷牙吃饭,还有的已经入读小学,成绩名列前茅,并获得众多奖项。
虽然残疾
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日前,记者来到吴萍家里,她正和小伟(化名)一对一答地背诵古诗,另外两个孩子坐在桌子前安静地玩着拼装积木。
“小伟,叫阿姨好!”
“阿姨好!”说完,13岁的男孩羞涩地笑了笑。
“小伟到我们家那年,已经8岁了,那时,他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吴萍说,你看现在,他不但能刷牙、洗脸,还能说一些简单的话,背诵古诗和唱歌更是他的特长!”轻微脑瘫的小伟,在吴萍妈妈的悉心照顾和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下,已经会背几十首古诗,会唱十几首歌曲!
“轻微脑瘫和自闭症的孩子,他们会特别喜欢某一物品,甚至在某个领域的天赋超出常人。”吴萍说,就像小伟,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古诗教3遍就会背了,他对音乐也很敏感,现在都会唱很多歌了;还有天天(化名),他是一名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在海州第二实验小学读5年级了,他的数学就特别好,还获得过学校的“计算之星”……
年轻老师
成4个残疾孩子的“妈妈”
今年30岁的吴萍,在几年前还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因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她辞职了。那一年,吴萍才23岁,一名来自福建的年轻母亲找到她,并将6岁的天天交给了她。
“天天是名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智力比正常人都高,但却不说话。”天天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在别的年轻女孩都在恣意潇洒的时候,她却耐下性子去陪伴一个不会说话的自闭症儿童,但吴萍觉得,这也是一种幸福。“特别是看到这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开始懂得好奇,开始有心理活动,甚至还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吴萍说,“天天在我家3个月的时候,他的妈妈和小姨来看他,他突然问‘爸爸怎么没来?’那时,他的妈妈和小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最后激动得跳了起来!”
为了让天天能够正常入学,吴萍在2013年的时候成了海州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年级一名“陪读妈妈”;三年后,天天不需要陪读了;又过了两年,天天对正在送他上学的奶奶(吴萍的妈妈)说:“奶奶,我不需要你送,我长大了!”那一刻,奶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如今。5年级的天天虽然说话还会“偷工减料”,但成绩优异,硬笔书法一等奖、绘画三等奖、字母之星、计算之星等获奖证书更是一大摞。
天天的成功,让吴萍对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更加有信心。不久,轻微脑瘫的小伟来了,发育迟缓的小丽也来了,还有1岁时因为做手术被吓成自闭症的乐乐也来了,吴萍的“孩子”从最初的1个增加到了4个,她不仅是4个残疾孩子的康复老师,更是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妈妈”。
不能接受我的“孩子”
我就不嫁
两年前,28岁的吴萍终于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老公对孩子们特别好,也很有耐心,天天、小伟这些男孩子年龄大了,都是他带着洗澡,周末的时候,老公还会开车带我们一大家出去郊游,让孩子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走进大自然。”吴萍笑着说,当初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可很多人见她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却要带着4个残疾孩子,都会退避三舍。吴萍不在乎这些,她找对象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接受我的4个“孩子”。
除了老公,吴萍的妈妈也很支持她的事业。为了协助女儿对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55岁的穆秀玲还专门学习了按摩康复;天天读二年级的时候,吴萍要陪小伟去融入幼儿园,那一年,都是吴萍的妈妈在学校陪读的;每个节假日,妈妈也会和她一起,带上4个孩子去郊外摘葡萄、去动物园看小动物、去蛋糕店学烘焙……
“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完全康复到正常人那样,但我要教给他们基本的生存手艺和技能,让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即使离开我也有活下去的本领。”有了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吴萍坚定地说,“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