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调解工作处于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最前沿,连云港市赣榆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副主任卢干景一干就是18年,足迹遍及全区726个自然村,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512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资料图)
“设身处地,把当事人当亲人”
卢干景嗓门洪亮,走起路来腰杆笔直,虎虎生风。1981年10月,他参军入伍,成长为一名副团职军官。2000年10月,卢干景转业回到家乡,在赣榆区司法局从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要想做好调解工作,就要用心做事待人,把当事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是他的工作体会。
(资料图)
2016年6月17日上午,现役军人赵凌云的父亲参加赣榆村电灌站工程施工,在吊装PE管过程中,因吊钩滑落被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小赵悲痛欲绝,立即请假回家。由于善后事宜涉及有关赔偿,处理时间较长,小赵的一些亲友赶到政府门口要个说法。
“人死不能复生。如果你父亲在世,肯定希望你在部队为父母争光而不是毁了前途。”卢干景拉住小赵的手劝说,“假期快结束了,你马上回部队,我以老兵的名义承诺,依法为你父亲解决善后事宜。”经过卢干景的一番思想工作,小赵第二天便赶回部队。卢干景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又与施工单位负责人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历时20多天的伤亡事故处理画上圆满句号。
“一碗水端平,才能啃下硬骨头”
在无数次调解过程中,卢干景始终做到不偏不倚,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碗水端平,群众才买你的账。”
(资料图)
2016年3月中旬,赣榆农民王老汉不慎摔倒,右侧胸部疼痛剧烈,到赣榆区一家民营医院就诊。医生全面检查后,诊断为软组织受伤收治入院。谁知出院回家后,王老汉仍感到右肋疼痛,家人又带他到赣榆区人民医院复诊,经CT检查,诊断为左侧第9、第10肋骨骨折,第11肋骨不排除骨折可疑。王老汉的家人气愤不已,到这家民营医院讨要说法,一言不合,双方便争吵起来。
卢干景和同事徐德部、吕志达闻讯介入调查,三人专门找到医学专家咨询,对王老汉的前后诊治过程、方案以及用药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最终认定过错在该民营医院,医院应负全部责任。可医院负责人就是不接受调解。卢干景郑重向院方指出:“如此严重的损伤,医院在长达9天的治疗中没有发现,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果患者到医院哭闹,会对医院声誉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句话有力击中院方代表,他们很快就答应患者的赔偿要求。
调解过上千件案件,卢干景总结出一套“五有”调解工作法,即心中有数、手中有本、调解有方、言行有情、效果有成。这套方法目前已在赣榆全区推行。
“调解成功,心底有说不出的高兴”
卢干景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人。他发现,赣榆北临山东日照,西靠山东临沂,受地理环境、文化习俗、资源竞争等影响,跨界矛盾纠纷预防难、排查难、化解难、协调难。“有一年年底,5个山东农民工来上访,说赣榆一家乡镇民营企业拖欠他们20多万元工资。我了解情况后,发现问题很复杂,乡镇把工程整体发包给一家济南公司,公司老板找这5个工人干活,完工以后却不给钱。更棘手的是,他们既没跟公司签合同,也不能证明公司和他们之间存在雇佣关系。”
5个异地民工大冷天凑钱坐车赶到赣榆,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卢干景在冰天雪地中一趟又一趟跑工地,动员所有知情工友出面证明,和公司代表交谈多次,终于在春节前把钱交到他们手中。
(资料图)
这件事给了卢干景很大的启发。他着手调研分析省界地区矛盾纠纷的特点规律,坚持“平等协商、相互协作、积极防控、联调互动”原则,提出“省际邻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社区矫正协防联管、普法宣传资源共享、法律服务共同协作、法律援助相互支援、队伍建设相互促进”等工作机制,跨省搭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平台,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圆满解决170多起跨界民事纠纷。
在卢干景的调解下,反目的夫妻破镜重圆,成仇的冤家握手言和,极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每当调解成功,看到当事人心平气和离开时,我总觉得心底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快乐。我只想尽自己所能,通过化解一件件大大小小的纠纷,为社会和谐作出最大努力。”卢干景宽慰地笑言。(吉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