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23年先后骑坏9辆车,投递数百万信件无差错 马善民:扎根乡间邮路的“信使”

【连网】□ 王贵珍  董洪旺

时光沉淀为历史,奋斗铸就榜样,奉献树起丰碑,伟大出自平凡。马善民,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的一名普通邮递员。23年来,身体瘦小的他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要载着几十公斤重的信件和报纸跋涉在近百里的邮路上,累计骑行数十万公里,用自己的坚毅和汗水履行了一名投递员的神圣职责,为村民架起了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TIM截图20190411160853

(乡间信使马善民)

23年来,他始终牢记自己最初的信念———“人民邮政为人民”,他要把党的声音、邮政的真情、慷慨的爱心送到千家万户;23年来,他跑了10万多公里的乡村邮路,骑坏6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23年来,他投递报刊邮件数百万件,无一差错;23年来,他帮扶困难群众1200多人次,被镇里3万多父老乡亲亲切地称为“小马哥”。

“小马路”通向乡亲们心里

锦屏镇投递范围曾有11个村,面积有62平方公里,一天一个来回要投递50多公里。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到处都是土路,陡峭的山路坡度达到45度,每天骑自行车需要6个多小时,为了赶时间,将邮件第一时间送到百姓的手里,许多长期没人行走的荒草地,由于马善民一天两趟、每年700多次的骑行,23年来,这条“便捷邮路”被百姓亲切地称作“小马路”。

TIM截图20190411161451

(骑行在乡间邮路上)

坚持是一切困难的最大敌人。在投递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马善民都坚持“一班清”,当天的邮件当天投递完毕。只要他的自行车铃声响起,老人孩子们都会知道马善民送来亲人们的问候了。他像风一样地走村串户,每天要送500多份信件和报刊。为了让用户早一点拿到邮件报刊,马善民每天都会背着水壶、带一份干粮在邮路上吃午饭。遇到下雨天,他就用塑料袋将邮件和报刊里三层外三层包起来。有时,天气太热,大妈大爷都会拉着他的手,让他到屋里歇歇凉快一下,或者中午碰上吃饭,一定要让他一起吃,他们从来不把他当外人,而是亲切地喊着“小马哥”“大兄弟”。

邮路有温度 百姓能致富

自己千般难,只为别人易,这是马善民的工作信条,23年来,马善民不知为困难百姓解决了多少这样那样的难题。在老百姓眼里,马善民不仅是邮递员,还是他们的贴心帮手,为他们捎带过数不清的生活用品,垫付过难记数的汇款。锦屏新村居住的80%以上都是老年人,距离邮局近3里路,缴水电费等十分不方便,马善民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终于争取到在锦屏新村陈世术超市安装代收费系统,解决了老年人缴费的困境;狮树村距离邮局近10里,用户用邮由于距离远,十分不方便,小马哥通过上级部门协助,在狮树村卞耀东超市安装商易通和代收费系统,解决了狮树村老百姓领取养老金和缴费等问题。朐山村退休老教师蒋仁民,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因为身体不好,每月稿费“小马哥”都亲自送上门。

TIM截图20190411160639

(马善民与同事在看望孤寡老人)

每次在开展投递工作前,马善民总是先把所要投递的报刊上党的富民政策、民生信息、致富消息浏览一遍,然后,在投递过程中,积极向客户传达。对此,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小马哥”为“信息天使”“阳光天使”。酒店村王兴兵下岗待业,想承包鱼塘,由于没有技术,一直未能如愿,“小马哥”得知后主动联系他,向他推荐《渔业致富指南》等养鱼杂志。王兴兵从杂志中学到了许多养鱼技术后,承包了10多亩鱼塘,年收入8万多元……

TIM截图20190411161523

(为养殖户送来养殖书籍)

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网购的人越来越多。2015年以来至今,每年“双11”期间,锦屏邮政支局电商小包的每天进口量都要达到800件左右,为了让收件人及时收到小包,马善民每天早上6点上班,一直投递到晚上11点才结束,当天的邮包必须当天投递完毕,不能积压,确保收件人当天收到。后来,细心的马善民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做法,利用农村邻里关系比较亲密的关系,开展“邻里网络投递”,大大缩短了投递时间,提高了投递效率。“与民为善就是与己为善,这就是我名字的含义,记住人民邮政为人民,懂得服务人民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马善民自豪地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