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爱国情 奋斗者】孟卓贤:祖国才是我的天地

【连网】□ 周莹 张苏娅

2018年年底,连云港市公布了2018年花果山英才计划支持对象,年仅38岁的孟卓贤成为此次资助中最高奖的获得者。在过去的十几年,他秉承“求是”精神,在科学的道路上追梦前行。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科学家。”80后的孟卓贤具有年轻人坦率的个性。毕业那一年,孟卓贤进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尽管生离死别是医院的常事,但看着面临死亡而恐惧的病人、无可奈何的医生,孟卓贤想了很多:一些临床问题的出现,关键是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根本原因是科研的滞后,如果加快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运用,那么必定能提升现代医学水平,减轻乃至解除患者的痛苦和医生的烦恼。他意识到自己可以为此做得更多……

微信图片_20190612104441

(孟卓贤在做实验)

正当这种愿望在孟卓贤心中萌生时,一个说是意外、其实情理之中的好消息来到他面前:经过刻苦努力,孟卓贤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本校硕博连读!梦想与现实的交汇让此刻的他兴奋不已。

就这样,孟卓贤进入南京医科大学韩晓教授门下,开始攻读生物学。“当时,我选择的方向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孟卓贤告诉笔者,“因为我发现中国人糖尿病患者特别多,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病人减轻痛楚。这,是我的梦想!”

为了让孟卓贤快速成长,韩晓教授严格用国际标准规范孟卓贤所有的实验操作、研究思路和论文撰写。这种严谨的科研素质,为孟卓贤后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博士二年级,孟卓贤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糖尿病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成为当时学校为数不多的在这样权威期刊发表文章的博士生。

2009年,博士即将毕业的孟卓贤决定出国学习。“当时,我的想法是在国内学习的这些知识还不够,应该到世界生物学最发达的美国去学习。”孟卓贤坦率而个性十足,最关键的是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在美国的时候,孟卓贤的家是所在社区最早亮灯的房子,因为孟卓贤需要早早到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繁忙的工作让孟卓贤几乎很难回家吃午饭和晚饭,出门吃饭更是奢望。为了确保孟卓贤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妻子通常会在前一天晚上为他准备好第二天的午饭和晚饭。“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是常态。”回忆美国生活时,孟卓贤说,“虽然辛苦,但是我不觉得累,因为我做的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的精神让人钦佩。孟卓贤说:“我从来都不是学霸,我仅是比学霸更努力。”

比别人更加努力的孟卓贤在科学海洋里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并逐步将这些知识成熟运用到科学研究中。

2017年5月4日,孟卓贤和导师林建谍教授在国际权威刊物《细胞》的子刊《分子细胞学》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人类骨骼肌细胞中存在一条葡萄糖感受信号通路,其在全身血糖稳定状态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找寻糖尿病发病根源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这个项目,孟卓贤在密歇根大学实验室里整整工作了4年。随着孟卓贤研究成果被业内认同,孟卓贤具备了在美国争取绿卡的机会。然而孟卓贤却选择在他事业的高峰期回国。“当时,朋友和家人都不太能理解我这样的选择。”孟卓贤说,“但我却非常坚持,因为我知道,祖国才是我的天地。”

期盼回国的孟卓贤希望找到一个实现理想抱负的平台。“小孟,我们浙大欢迎你来。如果有什么困难,你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温馨的话语让孟卓贤特别感动,因为他很难想象一个院士、世界神经生物学顶级专家,竟然会如此关心他的事情。

“当时,我就决定:到浙大来。”有抱负的孟卓贤真切地感到自己可以在浙大作出一番事业。如今,孟卓贤已经获得浙大“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大专项基金等多项经费的支持,并已成为浙大慢病研究所副所长。显然,在浙大,在祖国,他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

如今,孟卓贤不仅在浙大为自己的研发事业忙碌,他还在家乡建设了自己的事业平台。今年年初,孟卓贤的创业项目正式落户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填补了连云港开发区在生物医药领域毒理领域的空白。“我现在经常回来。”在美国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孟卓贤告诉笔者,“因为这里不仅有我事业的平台,还是我最思念的家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