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在浦南镇19个行政村(社)中,江浦村是全镇第一村;在我市成千个行政村中,江浦村是全市首批被命名的“示范村”;在全国数以百万的行政村落间,江浦村也是数得着的获得过“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的村庄。江浦的变迁,村民都说有5个“想不到”。
想不到经济发展这样“快”。2001年村子刚合并时,产值仅为2600万元,人均年收入3000元多一点,今天在党委的带领和组织下,全村生产总值翻了10倍,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全村人均收入2.7万元,户均存款达15万元。
想不到生活质量这样“高”。江浦村的“新三化”着实迷人:“基础设施城镇化,公共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在许多农村被看作天方夜谭的“大变化”,在江浦已成现实:全村通电、通水、路道硬化、绿化、亮化率均100%,网络入户率达95%,新修大道达市区、机场仅需20分钟车程,村民集中居住率超90%;卫生改厕达标率100%,垃圾处理率98%,秸秆综合利用率100%,绿化覆盖率50%,村自来水饮用率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想不到村居环境这样“美”。江浦新村公共配套有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健身房,有文艺室、棋牌室、文化广场,还有整齐漂亮的商业街。生活区不论楼房、别墅都是清一色“徽派风格”,样式新颖,格调优雅,令人满意的240平方米,986户村民现已入住205户。
想不到产业发展这样“牛”。该村上演了一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雄浑壮丽“大戏”。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靠十数家大型龙头企业和几十家家庭农场,撑起了台柱子,且又各具特色惹人喜爱,例如市场有名且受人追捧的“富硒米”在这里,最好吃的西红柿“草舍”和“三番”在这里······在农民们眼里,江浦的设施农业不仅仅是一棵棵“摇钱树”,更是一只只“聚宝盆”,现在江浦村村民手中每两个钱,就有一个钱是从设施农业来。
想不到乡村旅游这样“火”。江浦村属于市区“30分钟经济圈”的核心地带,5个观光区,20多个景点,吸粉无数,吸金可观。每到旅游旺季游人如织,他们到野趣采摘区去采摘,到开心农场去垂钓,到藕塘边体验“荷塘月色”,到火车餐饮区享受“农家乐”,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马车稳步前进。
李罗华,1987年任自然村郎墩村的党支部书记。2001年郎墩、包埠、团结和龙江4个自然村合并成江浦村。李罗华又被选为合并后的江浦村的党支部书记。
当年合并时,4000多人的江浦村,接转下来156多万元欠账。那段时间,村委会每天只要一开门,讨债要钱的就找上门来。李罗华找来村民公认的公道人、村委会的会计范宝友,一户一户把账理清,属于村里欠村民和村民欠村里的,互相冲抵。冲抵后,余下的账谁欠谁还;属于村民无偿占用村里资源的,还按当年的所谓合同冲抵债务,但到期必须收回,再拿钱承包。就这样,除了该还账的还账,该冲抵的冲抵,该收回的收回,江浦村的历史欠账5年间全部还清。
2004年底,村里第一次全额发上村干部的生活费,村里第一次有了百亩土地发包的集体收入20多万元,第一次为20多户贫困户过节发放了每人80元的慰问金,江浦村的经济运行开始走上了正轨。
乡亲们说,李罗华“大事有办法,难事挺起腰”。他不仅还清了欠账,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发展致富的道路。他用自己的积蓄,开发了富硒米产业。投入约20万元,上马富硒米加工企业,把当地农民种的富硒米收购上来加工成优质大米,让30多户乡亲每人每年增收3000至4000元,同时带动了一批村里劳动力就业。
眼看土里刨钱太慢,他又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在一次省农洽会上,李罗华遇到了一位有实力的陕西客商张建平。在李罗华的软磨硬泡下,张建平很快决定到江浦村投资开发农业新产业,兴建现代新型农业的“梦工厂”,江浦第一批100多个现代“职业农民”,就出自张建平的公司。张建平的创业之花在江浦开得姹紫嫣红,让一个又一个操不同口音的投资人纷至沓来。
坐落在江浦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真正意义上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它用几百项农业高新技术,打造了一个又一个高新科技板块,几乎是入驻一个企业,就带来一个系列的现代农业新科技。单说一个集瑞园,就含有20多项农业新科技。老板也不把这些技术藏着掖着,手把手教给农民,一个公司,就带给了江浦20多项新科技。它的单体大棚占地22亩,为国内最大,种植的品种达30多种,仅一个小西红柿,就有十几种,有的品种还是在太空中培育的。
以新兴科技立足的产业园和以党员为骨干的农工团队,成功兴起与老板双赢的产业。一方面村里借鉴苏南经济发展管理模式,把土地变成股金,把村民都变成持股者,一个叫江浦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龙头企业,吸收了849户共3301位村民,人手一股,个个成为股民,将全村已流转的8500亩土地纳入股份合作社运营管理。农民流转土地后有3个收益:先按每亩1200元获得流转费用,然后从股份合作社获得分成,再之后还可以“洗脚上岸,就近做工”,也可以选择到外地打工。另一方面,农业企业主在“老板下乡,带动老乡”的同时,因获得了优质的土地资源、成熟的劳动力、优惠的投资政策而赢得不断增长的效益。江浦现已经通过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24个,其中绿色认证1个、无公害认证23个。
2012年江浦被列为全市城乡统筹示范试点,城乡统筹示范的“点题”是走小城镇建设之路。全力推进落实国家大政策之下的点题破题,于是就产生了“江浦模式”:以新村建设为中心,带动乡村向城镇转型。新村规划设计获全市规划设计一等奖,新村建设融文教、卫生、商业街、便民服务中心、村史馆、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居民新社区于一体,4个自然村所有道路全部硬化,路灯亮化,道路两边全部绿化,下水道配套齐全,全部实现“三化一条街”。更出色的是目前江浦在民主法治、新农村建设、档案建设、党的建设、经济水平、绿化示范和一村一品多方面,都跨入省级先进村行列,早在2015年3月,就成为全市首家通过国家验收,被评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农民给我一方土,我还农民一座城”,担任党支部书记32年来,李罗华带领江浦村“两委”,以时不我待的努力把当年为民惠民的承诺变成生动的生活现实。如今的江浦村,产业强、村民富、环境美、风气好,村民有事没事就去党支部。农村变城市,农业变企业,村民变股民,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今昔对比,村里的老党员纷纷感慨:“幸亏当年选了一个好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