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黄威 武旭
40年前的那个冬天,一个呱呱坠地的女婴被一个善良的家庭抱养,从此成为他们的家庭成员。虽然智力上有障碍,但是这家人从未嫌弃过她,在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一家四代人坚持40年,“接力”照顾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在左邻右舍中传为佳话。
从连云港海州区浦西街道同和社区民主路向南穿过一条窄巷就是前河路,这里是一片老城区,汪运山一家就居住在前河路56号的一栋两层小楼里。这栋百余平方米的房屋中,居住着他们一家整整十口人。笔者看到,这个家虽然简陋,但是处处干净整洁。在这个家里,有一个特殊的成员,她叫汪莲,是汪运山的大哥在40年前收养的。笔者到的时候,汪莲正在帮忙洗衣服。她留着一头短发,身上的衣服很朴素,但是显得很利落。汪运山说,汪莲的智力发育迟缓,虽然已经40岁了,但只相当于几岁孩子的智力。
汪莲是怎么和这一家子结缘的呢?汪运山向笔者打开了话匣子:“我的大哥汪运来是一个盲人,一辈子没有结婚,我的母亲和大哥一直想收养一个孩子。1979年的冬天,有一个困难家庭生了第七个孩子,实在养不活了,我母亲就把她抱养回来了,取名叫汪莲。”
汪莲刚到这个家的时候,还在襁褓中,一家人都很喜欢她,悉心照料。尤其是汪运山的母亲,把她当作亲孙女来养。为了让汪莲顺利生活,汪运山的盲人大哥四处奔走,办理了手续,给汪莲上了户口,让她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
小时候,汪莲的体质很弱,经常生病,一家人已经记不起多少次半夜带着汪莲去医院看病了。在一家人的照顾下,汪莲慢慢长大了。但是一家人这时候发现,汪莲的反应比别的孩子迟钝,智力发育可能存在问题。送到医院检查,汪莲被诊断为智力残疾三级。诊断结果出来之后,一家人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是他们已经和汪莲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一点都没有嫌弃汪莲,反而对她照顾得更加无微不至。“我们知道她亲生父母的家在哪里,但是从来没想过把她送回去,她从小是我们带大的,她离不开这个家,我们也舍不得她。”汪运山说。
汪运山的母亲和大哥相继过世后,照顾汪莲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汪运山夫妻俩身上。汪运山有两个儿子,经济条件并不算好,但是对这个“侄女”,他们当成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看待。在汪运山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他们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都当汪莲是自己的亲妹妹。逢年过节,嫂子们都会帮汪莲添置新衣,冬天轮流带汪莲去浴室洗澡。汪运山的孙子、孙女,有了什么零食,总是第一个往汪莲的嘴里送。吃饭的时候,小侄子、小侄女还抢着给汪莲夹菜:“姑姑,你多吃点!”“汪莲10岁的时候,有一次出门去玩,跑到了孔望山附近的一个村里,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幸好遇上了一家好心人,收留了她,但是她又说不清楚家在哪里。我们一家人急死了,挨家挨户打听,整整找了两天才找到她。”汪运山说。
当得知笔者来采访,一位邻居说,汪莲有福气,汪运山一家对汪莲非常好,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人,大家提起来都竖起大拇指。同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对汪运山一家照顾汪莲40年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他们说,汪运山一家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能把汪莲照顾得这么好,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非常让人感动,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是居民的“身边好人”。
汪运山老俩口最大的心愿是汪莲今后的生活能过得更好。过去,在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坚持帮汪莲交保险,就是想让她今后能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汪莲作为无父母、无配偶、无子女的“三无人员”享受特困救助供养,每个月能够领到千余元的生活保障金,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汪运山一家居住的虽然是狭小的陋室,但是他们一家人用40年的时间,书写了四代人“接力”照顾智障女子的大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