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通讯员 夏兴俭 记者 李慧) 随着2019中国·灌云豆丹美食文化节的徐徐落幕,开闭幕式、“中华厨祖——伊尹”祭拜活动、“一带一路”名厨精英大赛暨美食展示、千人品美食、洋眼看豆丹、旗袍秀、情趣用品展、媒体聚焦豆丹节等26个精彩绝伦的主体、辅助活动将本届节庆活动频频掀起高潮,以“神奇豆丹、美好灌云”为主题、一条虫子的“生财之道”的话题更是被微友推荐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并以逾117万的关注量列榜单前“三甲”。究竟这一话题为什么能引起全国微友关注呢?
“灌云豆丹”这道美食的独特性可能是主因。“‘灌云豆丹’是连云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向来被当地人奉为筵中特有的菜肴佳品。”该县餐饮协会负责人相生华说,“吃虫子”到底靠不靠谱?早在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主要有527种昆虫被人们当作美味佳肴摆上餐桌,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豆丹。
很多初次食用豆丹的游客心悸于食材活物的体观,品食自然成了一种对味蕾的刺激和挑战。“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次来灌云采访时,一位记者被忽然出现的活虫吓得尖叫,但品食后却大快朵颐。”当地靠这道特色菜品出名的三星大酒店总经理兼总厨师长、“灌云豆丹”美食做法的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光山告诉笔者,连续九届豆丹美食文化节的拉动,每年慕名来灌云到他店里品菜的人北起关外、南到广东。
“以餐饮带动,灌云豆丹已经形成了集养殖、销售、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了数万人就业,小豆丹成了富民大产业。”陈光山戏称。很多外地人甚至以品食过“灌云豆丹”豪生征服的快感。这不由得让人记起两年前的第七届豆丹美食文化节期间,“连云港发布”官方微博发布的“说说你第一次吃豆丹的感觉”话题,短短两天时间,话题阅读量超过千万,留言数达到17000多条,转载量近万。
政府搭台、旅游唱戏。节庆活动的拉动无疑是这一话题引发广泛关注的推手。2011年起,灌云县启动了一年一度“为一条虫子办节”的历程。以豆丹菜肴为特色的灌云饮食顺理成章地成为灌云生态旅游、全域旅游的一张叫得响的“名片”。每年一到豆丹上市,来自全国各地的豆丹涌向市场,大小饭店豆丹飘香,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灌云豆丹是一种‘饮食文化’‘眼球文化’,极易引起人们品尝体验、文化创意和创业挑战的冲动,我们兴建全国第一个豆丹文化产业园,正是契合这样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侍庄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朱礼家说。
为推动豆丹产业做大做强,灌云县还获评了“中国豆丹美食之乡”“灌云豆丹”获称“中国地理标识产品”、豆丹养殖技术有了国内唯一的“灌云标准”,县委、县政府还为豆丹产业发展出台系列激励性政策。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灌云规模以上养殖户都超过300户。今年全县养殖面积约20000亩,其中,大小弓棚、日光温室等设施养殖(人工)面积、露天养殖各7000亩,县境外养殖面积6000亩,总面积比往年扩大30%左右。以餐饮带动,灌云豆丹已经形成了养殖、销售、加工一体的产业链,带动了数万人就业,小豆丹成了富民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