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王一平 董洪旺 刘永健
一栋栋风格统一的楼房,一处处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漫步在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的寻常巷陌,但见屋舍俨然,小桥流水,广场、小区绿意盎然。
“真是做梦都不敢想,棚改惠民工程圆了我们多年的安居梦,俺们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72岁的锦屏磷矿老矿工王家杰喜滋滋地告诉笔者。他家原来居住的老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矿工宿舍,一家三代七口人挤在40多平方米的危房里,住了近40年,有时直起腰板都怕碰着。
锦屏磷矿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之一,被称为“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萎缩,该矿于2004年关停重组。由于多种关系制约,为之奋斗半个多世纪的万余名职工及其家属一直住在条件简陋的棚里。
王大爷搬新家住新房的梦想得益于磷矿棚户区大规模的改造工作。2010年5月,锦屏磷矿棚户区改造纳入国家工矿棚户区改造扶持计划。该项目共涉及7个地块,项目总体投资9.37亿元,共分三期,建设安居房3626套,总面积达37.46万平方米。据锦屏镇镇长杜威介绍,至今年2月,已先后建成工人新村、锦化新村共2442套,建筑面积3320万平方米。今年年底前,8栋小高层370套安居房进场施工,2019年初再启动工人新村三期6栋多层及配套用房建设,预计到2020年实现所有棚户区居民入住高质量新居。
不仅如此,锦屏镇还把农民集中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该镇通过“改、拆、建”三个方式,实现“一体两翼”,即镇区集中区、刘顶集中居住区和朐山集中居住区集中居住。整个规划占地800亩,规划居住人口1.1万人,日前,海州区搬迁方案及规划调查、建设方案设计、前期手续办理相关工作正快速推进,明年初全面启动,至2020年全面完成搬迁工作。
群众居住条件改善了,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必须跟上。近年来,锦屏镇依托总计5.15亿元的国家独立工矿区项目,大力实施基础路网建设,截至目前,新坝中路锦屏段、锦荣、锦泰路等三条道路全部贯通。此外,占地35亩的农贸市场建成营业,3500平方米的新村幼儿园和占地2.5亩的垃圾压缩站已建成使用。作为“三通”之一的天然气管网建设,目前,已有朐山、刘顶、桃花三个村主管网已经全部完工。
有山有水,有产有业,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是锦屏镇党政领导对群众的庄严承诺。近年来,该镇以生态古城和农业功能区战略定位为引领,以“三轴拉动 五大板块”空间布局为核心,重点打造观光体验、度假休闲、形象展示、文化推广三大组团,大力发展“花、草、果、蔬、菌”五大特色园区,并引进低碳环保、现代农业、旅游等企业50多家。把昔日以采矿为主业、环境脏乱差的工业重镇变为“森呼吸”的生态小镇。截至目前,该镇共关停小钢铁、小化工、小矿山和畜禽养殖企业130多家。
在锦屏镇菌稻轮作生产基地,村民王玉梅正在查看羊肚菌的生产情况。去年,她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有1200多元的流转收入,白天在基地打工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工资,日子越来越好。据了解,该镇前年与连云港嘉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菌稻轮作生产基地,引进水稻+羊肚菌的农业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了500余亩,市场行情很好。“下一步,我要带动更多的群众进一步扩大规模,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谈到农业开发公司的发展经验,公司经理梁海鸿介绍说。
菌稻轮作仅是锦屏镇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围绕南部片区沿204国道两侧的现代农业五大产业园及东部片区沿机场路快速路两侧的田园综合体,流转土地1.3万亩,建成占地1300亩的江苏红山山楂园,在西山一号地块、二斜井地块打造集通风廊道、观光体验、特色餐厅于一体的诗意福地,在西山二号地块、桃花涧边,打造形象展示、文化推广、旅游产品于一体的示范园客厅,并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重点结合锦屏磷矿遗址实施保护性开发,对铁路、小布达拉宫进行功能置换,植入文化元素、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
“背靠青山,山水环绕。特别是蔷薇湖如同镶嵌在锦屏大地上的明珠,更是我们独特的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好这块宝地是我们实现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宝贵财富。”锦屏镇党委书记姜海燕介绍。行走在锦屏的乡村街道,青山、绿水、植物园满目翠绿,在紧邻新204国道、新规划的新镇区旁,占地1200亩的蔷薇湖田水湾生态园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几位游客正在刚刚建成的植物园中悠然地散步、划船,边上4000余亩的水域和1000余亩的绿化美不胜收,让游客流连忘返。“该生态园开园不久,已经成为山湖一体的城市休闲‘后花园’。依托蔷薇湖弃土区新建的康养小镇,区域内一横一纵的主干路网已经拉开,便民服务中心正在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申请省四星乡村旅游区。”姜海燕指着波光粼粼的蔷薇湖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