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周莹 邱瑾
在山东日照海洋科普馆宽敞的门厅里,陈列着全国最大的14米长的布氏鲸标本,精湛的制作技艺使得布氏鲸标本栩栩如生,仿佛再现了自然生态环境中鲸鱼的生态习性。2011年,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了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物标本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军和他主持的该大型鲸鱼标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及对鲸鱼科学研究,“探秘巨鲸”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讲述》栏目播出后,引起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连云港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物标本制作技艺传承源于我国著名鸟类学家、中国鸟类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郑作新院士,“郑作新谱系动物标本制作技艺”在连云港市的传承和发展历经了郑作新院士、王子玉研究员和刘军等三代人不懈的努力,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刘军的努力推动下,将原来的以鸟类制作为主的非遗技艺逐步深化发展为以海洋、湿地生物和大型兽类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在连云港市逐步发展为以剥制技能为基础与现代模型技术及现代鞣制方法交织在一起的、由多学科、多项技术手段组成的综合性的科学技能,改变了传统的剥制标本的概念,赋予其全新的内容。
刘军还结合连云港市山海文化的特点,多年来组织人才团队制作积累了大量的连云港区域性动物标本资源,为建设连云港海洋自然博物馆积淀了丰富的标本资源,夯实了建馆展品基础。同时,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技艺传承教育活动,将标本制作技艺传授给社会。
如今,来自于连云港山海资源中的每一件动物标本都是一个生动的载体,承载着该区域丰富的动物个体、群体及其系统发生、发展的信息,这些信息为连云港区域动物学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最为直接的实物依据。它们作为自然历史的见证载体,记录着连云港市自然发展史的进步脉络。
刘军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山东省、连云港市电视台和国内众多媒体报道。刘军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大自然》《生命科学》杂志上率先发表我国海域发现柯氏喙鲸、朗氏喙鲸物种和我国水域已知鲸鱼的分类10科25属40种最新成果,使连云港市该项研究跃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家级、省级期刊《海洋世界》《中国海洋报》《水产科学》等报刊发表“我国大陆海域首次发现柯氏喙鲸”等学术论文20多篇。同时,刘军结合国外先进的标本制作工艺有效地提升了国内大型鲸鱼制作的工艺水平。并致力于标本技术的研究、推广、培训和市场开发,开展对外标本制作学习交流,将假体雕塑制作工艺及无毒无害皮张处理工艺引入国内,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标本制作技术上近百年的技术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