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常州:下好融合创新“先手棋”

【连网】  

微信图片_20190814173018

工业增加值增幅苏南第一,新增重点产业项目43个,其中100亿元人民币或10亿美元以上项目2个;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达75个,上市公司累计达61家;率先举办首届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让工业和能源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智慧能源”地标产业品牌……常州市委书记汪泉表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常州以创新、机制、平台、载体、管理等领域的全面创新、系统创新为引领,扬实体经济之长,持续深化拓展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新实践。  

双网融合,激活工业明星城市“新动能”

对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常州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去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达1.1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7%,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链产值对全市产值增长贡献率达54%。市委书记汪泉思考的是,常州工业优势在于制造业基础扎实、制造门类众多,缺点在于门类“小而散”、没有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集群,想方设法把原本小而散的“配套产业”“配套企业”串联成线、成网、成有机系统,大力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和“千企上云”工程,以互联网思维抓住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双网融合”突破口。

微信图片_20190814173023

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带动一批项目签约:总投资7.15亿美元的万邦开迈斯新能源充电解决方案项目、总投资3.72亿元的天合光能智慧能源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科教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比亚迪华为基于5G智慧工厂合作项目等。在工业和能源互联网领域,常州正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型。航天云网、北自所长江研究院、数码大方、天正工业等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汇聚常州,新增省工业互联网五星级上云企业4家、四星级9家,总数列全省第一;全省新能源汽车领域唯一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常州,省内本科高校第一家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落户常州大学,天合光能联手华为、阿里、IBM等国内外16家企业和单位建设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

天宁区抢抓风口,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共同成立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江苏公司,建设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航天科工常州工业互联网研发中心获批省重点项目,生态企业加速集聚,集聚了上下游生态企业20余家,上半年开票销售突破7.5亿元。

一体融合,长三角视角找准中轴“新坐标”

跳出行政区经济的思维束缚,常州正处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G42产业创新带的交汇区,具有多重叠加的优势。用更大视野和战略高度跳出常州看常州,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常州将聚焦“一级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下好“先手棋”,加速江苏中轴崛起。

从交通区位优势看,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常泰过江通道和常宜、溧高、溧宁、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等项目,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与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无缝对接,让常州成为长三角的“枢纽节点”。

“对标意识”更加强烈,打破壁垒,让资金、人才、创新要素自由奔涌,让科创走廊澎湃出越来越强劲的原创力。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韩九云表示,常州科教城要发挥创新之核的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创新创业要素向全市辐射和溢出,真正做到资源有限,创新无限。

今年4月,中以常州创新园整体搬迁至“科创走廊”科教城内,打造中以国际创新村、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启动区占地330亩,拓展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中以常州创新园是全国唯一一个由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型园区,常州更大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旗舰型的创新走廊,吸引长三角优质企业落户。在汪泉看来,牵手创新国度以色列,将打破传统的招引思维,做中国与以色列创新合作的领航者,实现“创新机制示范、创新要素融通、创新合作引领、创新经济带动”的目标。

以色列以其独有的孵化“土壤”和机制,孵化出不少享誉全球的创业公司和创新产品。以色列趋势线集团被誉为“全以最佳孵化器”,此次与常州通过成立合资基金的方式,打造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孵化器。目前中以常州创新园已集聚以色列及中以合作企业81家,涵盖医疗健康、现代农业、高端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不仅数量领跑全国,业态也最为丰富。

在常州辖市区,对标长三角正在加速。7月30日下午,常州高新区和上海黄浦区签订合作协议;溧阳市委全会提出全力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特别注重吸引长三角丰富的科创资源和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上汽集团等项目相继落户,带动溧阳崛起全球领先的储能产业高地。金坛区提出,将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和光伏新能源产业。

微信图片_20190814173031

产教融合,释放科技产业人才“新活力”

14年科技长征之路,中科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30多家知名高校院所与常州“牵手”,200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花落龙城,2000多名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落户扎根,3800多项专利成果在常州转化。强化创新引领,使科学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引领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常州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常州鼓励各辖市区、开发区、园区瞄准大院大所,建立重大产学研合作平台,集聚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各镇、特色园区,开展“一镇一院”“一园一院”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合作双赢。

如何找准融合发力点?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曹雨平介绍说,学院大刀阔斧调整专业设置,从54个减少到44个,新增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空天大数据等专业,对学科领域进行精准画像,融入创新大局,推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融合、专业标准与职业要求融合、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教育机制与产业机制融合。日前,“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航空产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获批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到账资金近1亿元,成为全国首批31家、江苏省唯一获批该项目的本科高校,基地引企入校,与行业领军企业新誉集团开展共建。

100位优秀企业家担任产业教授;工匠大师开设“工作室”,带着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办公室,这个新设机构致力于推进高校和企业实现需求和供给、问题和资源的精准匹配。办公室主任谢金楼的公文包里,常年装着《常州工学院科技成果汇编》和《常工院科研服务团队清单》。深入产业园区,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目前已有汽摩配产业废气处理方案、智能车间、光学生产线改造等项目达成合作。

从聘请“星期天工程师”到产业工程师,常州主要领导到企业调研时,鼓励企业舍得在科研上花钱,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瑞声科技创始人潘中来说,瑞声始终坚持与行业第一同行,已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半导体研究院等开展合作,每年投入15亿元研发,60%市场来自于国际。

全球融智,常州高质量明星城市正进入升级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