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直面缺憾,做人生强者,连云港有这样一群人…

【连网】在大多数人看来,残疾人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更需要的并不是同情,而是一份平等的尊重。他们和健全人一样,秉承着向上的态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强自立。

今天是全国助残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走近这群努力生活的残障人士,见证他们勇做人生强者,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cw17a08a3

孙传宝:自食其力活出自信

一根一米八长的渔线,打个死结然后穿上鱼钩,再拿起一根渔线,打成死结再穿上鱼钩……就这样一天工作八小时,穿五百多个鱼钩,虽然这个工作很枯燥,但残疾人孙传宝却在这简单的工作中找到了自力更生的快乐和生活的希望。

16日上午,在新东街道外仓社区的“残疾人之家”,记者看到正在串鱼钩的孙传宝,透明的渔线在孙传宝手中游走着,手法娴熟。别看动作简单,可这是一个精细活,一不小心便会让自己受伤,看到记者进来他也只是抬头一笑,便又投入到认真工作中。在休息时,他告诉记者,自己学了一个多月才完全掌握,这个死结就是个技术活。

今年46岁的孙传宝,2011年因脑溢血导致左半侧肢体残疾,让他的生活陷入了低谷。“那时候我才38岁,生活上靠着父母,经济上就靠吃低保,生活真的是绝望了。”孙传宝说。

3年前,外仓社区工作人员在一次走访中得知了他的情况,便鼓励他加入社区创办的“残疾人之家”,又请来专人教孙传宝做穿鱼钩的活来赚取生活费。“我每天就靠穿鱼钩赚生活费,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孙传宝说,有了这份工作,孙传宝一家的生活好转了很多,今年年初他主动退了低保。

“这么多年来,从对生活失去信心,到靠着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还通过自身努力影响周围的残疾人也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我心里特别高兴。”孙传宝高兴地说,现在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快乐,对自己也更有自信。

cw17a08a5_副本

金华:自力更生撑起一个家

 57岁的金华是海州区浦西街道新洪社区的居民,30多年前因为一场意外,被铁轨夺去右臂。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坚强乐观,笑对生活。

金华做过工人、卖过木材、当过质检员。上世纪90年代,金华下岗后自谋出路,在人民西路边上开了一家超市,面向周围邻居销售烟酒、调料、生活用品。

金华说,刚开店的时候,丈夫在外地打工,自己在家照顾孩子,经常需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海州批发市场进货。商家看她不方便,每次都她把货打包好,稳稳地绑在后座上。但是她单手骑车有时还会把不稳方向,一路歪歪扭扭,一来一回最少得一个小时。后来,大女儿长大了就会替金华去进货,进货这个难事就解决了。

金华家有2个女儿1个儿子,孩子都在上学的时候,家里经济负担很重。金华说,孩子上学的钱不能省,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上学。好在社区帮忙申请了低保救助,总算是过了难关。

2013年,金华退休了,领上了退休金,自己主动找到社区,退出了低保。金华说,虽然小超市周边都拆迁了,生意大不如前,但是现在每个月2400余元的退休工资,她也很知足。

cw17a08a6_副本

顾立柱:用双手创造光明人生

在墟沟街道南巷社区东南山附近有一家庭式推拿诊所,虽然不临街,也没有华丽的招牌,但是却远近闻名,这家推拿诊所的名字叫顾立柱推拿诊所,顾立柱就是这家诊所的经营者,虽然他双目失明,但因按摩技艺高超,诊所总是顾客盈门。他在经营诊所的同时,还经常参加义诊等公益活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光明的人生。

16日下午,走进这间推拿诊所时,屋内早已坐满了等候的顾客。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宽敞的客厅内摆上几张按摩床和简单的设备就是诊疗间,客厅北面墙上挂着的各种锦旗特别显眼。在靠近西边的按摩床旁,顾立柱正帮一位顾客按摩。

“顾师傅的手艺真好,这些年,我的颈椎和腰椎经常疼痛不已,但顾师傅帮我推拿和按摩后,立刻舒服了很多。”今年72岁的李女士说,虽然她家距离这里挺远,但她还是愿意到顾师傅这里按摩和治疗。

今年63岁的顾立柱,上世纪80年代因药物过敏导致双目失明。在家养病的那段时间,考虑到无法从事以前的工作,但也不能总待在家里无所事事。1988年,顾立柱去北京拜师学习推拿按摩技术。1年后,他便开设了推拿诊所。2003年,他考取了主治按摩医师资格证书。从事这项工作30多年来,他不仅在实践中摸索出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的方法,还先后发表近10篇医学论文。

不仅如此,在经营诊所之余,他还经常参加义诊等公益活动,也经常帮困难人群免费治疗,是远近闻名的好医生。“虽然双目失明,但是我还有双手。”顾立柱说,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只要身体允许,他会继续工作,帮助更多的人祛除病痛。

cw17a08a7_副本

徐丽莎:无声世界里书写自强不息

家住九龙城市乐园的徐丽莎今年32周岁,因后天因素引发了耳聋,是一名聋哑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很难相信她是个聋哑人,看上去她是那样朝气蓬勃,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这个寂寞的世界里,她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对生活的心态积极向上。

她热爱生活,看书学习、交朋友。为了更好地和他人进行交流,她总是随身把纸笔放在自己的包里,想表达什么就写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诉求。从小就习惯了笔谈,后来有了QQ、微信,就通过打字和家人朋友聊天。

“多一份磨炼,也多一份经验。工作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使我觉得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我可以独立地把事情做得很好。”徐丽莎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做糕点,并在超市里应聘了一份面点师的工作。她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不间断地向身边人学习,或是通过手机平台学习。“她的专注力很强,每天用心准备着各式各样的糕点。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她从不放过。经常跟着其他的面点师傅学习创新的手法,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只为让面食做得更精致美味。”同事给了她很高的赞美。她在无声的世界里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用辛勤工作让自己“变成”普通人。

九龙社区工作人员说,每当向她询问生活中是否需要帮助时,她总是笑着在纸上写道:“谢谢,不需要,我自己可以的。”“虽然我听不见脚步声,但我不会停止向前迈步。”这是她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并一直把它作为激励自己不断前行的格言。

cw17a08a9_副本

陈建霞:绣花女带领下岗女工走出幸福路

海州幸南社区54岁绣花女陈建霞,因儿时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但是她身残志坚,不仅自己开绣花店靠双手致富,还教身边的下岗女工们绣花,带领她们一起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在海州幸南社区,有一家绣花店,老板就是右腿残疾的陈建霞。“我3岁的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18岁那年,陈建霞成为锦屏磷矿绣花厂的一名缝纫工,然而好景不长,绣花厂倒闭了,陈建霞下岗了。因为身体残疾又没有其他特长,她迷茫了很久。为了养活自己,她做过保姆、卖过韭菜、开过杂货店……尝试了很多最终“重操旧业”。

1996年,陈建霞的“精品刺绣店”开门营业了,起初,她的主业是给居民修补衣服,哪里坏了洞,她就根据衣服的样式在洞上绣个图,有时是一朵鲜花,有时是一片翠竹,有时也会是一个动物图样。因为手艺精湛价格公道,她的绣花店很快红火起来,经营范围也从普通的服装修补,发展为高档服装刺绣、专业成套机绣。

在自己创业的同时,陈建霞还不忘带领身边的下岗女工一起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我不仅是一名残疾人,也曾经是一名下岗女工,深知年龄大、没有一技之长者的迷茫和痛苦,所以我才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她们再就业。”除了在自己的绣花店里带学徒,她还经常受邀到社区举办的残疾人培训班上授课,让更多的下岗女工有一技之长,并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出下岗的阴影,过上幸福的生活。(武娜 黄威 徐誉宁 袁春梅 侍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