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灌云:法官融网进格 打造“县域善治”新模式

【连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越强,社会治理基础就越牢固。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力量,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标“四个一流”内涵式发展定位,秉持“结合实际、对接需求、集聚资源、精准施策”理念,深入借鉴“枫桥经验”,将工作重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来,以“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为主线,推动力量下沉、服务下移,打通司法保障“最后一公里”。

微信截图_20200604095405

坚持高站位,统筹有力打造共建新格局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既要坚持社会治理由党政主导,又要摒弃“等靠要”思想,立足自身职能,积极主动参与,做到“有为不乱为、到位不越位”。以坚强的组织来保障。坚决将参与县域社会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比照县域网格化管理布局,建立网格化治理联络机制,院党组对“法官进网格”工作负总责,内设机构及派出法庭负责人分片联系各镇(街道)网格,协调该网格内相关事项。突出超前性谋划和系统性设计,制定“法官进网格”工作方案,靠全员的参与来推进。将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全部纳入村(社区)网格,搭建QQ群、微信群等联络平台,与村(社区)负责人、社区民警、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建立良好联勤联动渠道,通过“点面”结合,确保网格内社会风险第一时间防范、矛盾问题第一时间处置、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用刚性的责任来督导。外部由县委、县委政法委牵头制订考评办法和奖惩制度,将地区万人成讼率、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率、民商事案件委托委派调解成功率等纳入综治考核,推动形成县域治理共建局面。内部依托审务督查机制,定期对网格法官进行检查督导、评比通报,并将工作实绩纳入个人业绩考评,作为干警晋职晋级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微信截图_20200604095418

坚持高标准,集聚资源健全共治新体系

深入推进“网格化”治理,既要依法规范,又要充满活力。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司法服务必须更加精细,司法责任必须更加具体。着重构建五项机制:建立纠纷联动化解机制,改变法院单打独斗被动局面,依靠镇(街道)和基层网格,协助开展审执工作。主动对接综治、公安、司法等部门,集聚资源,推动形成“社会化解在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纠纷化解新模式。建立民意常态沟通机制,常态开展走访排查和意见征询活动,通过回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收集群众对法院工作和县域治理的需要和期待,及时发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建立信访协作处置机制,根据需要协助基层政府做好涉该网格群众涉诉信访案件的稳控、化解,引导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对可能引发重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共同协商处置预案对策。建立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加强网格内隐患排查与跟踪落实,强化诉前诉中调解、诉后答疑和指导基层调解工作,做到及时发现、超前介入、主动参与、就地化解,助力“无讼社区、无讼村居”建设。建立法治宣传教育机制,结合“以案释法”工作,组建法治宣讲团进网格,增强辖区群众法治意识,帮助群众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维权途径。通过一系列“法院+网格”举措的推进落实,实现“法网”职能互助、资源互动、优势互补。

微信截图_20200604095427

坚持高质效,精准施策搭建共享新平台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永恒生命线。通过法官融网进格,实现司法资源个性化、高质效服务,满足辖区群众司法新需求。“巡回审判”常态化。定期选取如赡养、离婚、邻里纠纷等具有警示教育意义案件开展巡回审判,为网格内群众提供一个学法平台。同时发挥及时掌握情况优势,引导矛盾纠纷进入理性的解决渠道之中,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阶段。“诉调对接”常态化。整合各项调解资源,立足法官调解主导地位,引导调解人员跨界整合,在现有“五老”调解基础上,探索“1+N”调解模式,如“法官+代表委员”“法官+人民陪审员”等,配合法院开展纠纷调解工作。探索在房地产、物业、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建立专业调解组织,建立调解前置机制,发挥行业专业性组织自治和服务功能,有效分流网格内矛盾纠纷。“互动协助”常态化。聘请网格员担任司法事务协理员,借助其熟悉网格社情民意优势,协助法院开展案件纠纷化解、送达文书、执行查人找物、排查矛盾隐患、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等工作,实现“网格”有矛盾法官来出力、法官办案“网格员”当助手。同时,“网格员”通过邀请法官授课、旁听庭审、参与调解等方式,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实现执法办案和社会治理协调共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