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百岁党员赞小康:“只要坚定信仰,我们共产党人就能带领老百姓走上幸福之路······”

【连网】2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她,为了理想和信念奋斗一生;100年弹指一挥间,期颐之年的她亲眼看到家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乡里乡亲的生活日新月异,感到无比欣慰。

生于1921年1月的杨凤兰,儿时经历过旧社会的种种不公,一心跟着共产党带领人民反抗压迫求解放,一步步带领群众走向小康生活之路。“只要坚定信仰,我们共产党人就能带领老百姓走上小康生活的幸福之路。”

微信截图_20210226111309

感慨旧时苦难 感恩今日好生活

窗外的阳光照进屋内,杨凤兰静静地看着子孙绕膝身边,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由得脸上露出安详恬静的神情。她目前住在大女儿家,屋内暖意融融,老人的大女儿、二女儿、二儿子都在老人身边陪着聊天,杨凤兰一头银发、精神矍铄。

微信截图_20210226105025

“老太太刚刚睡午觉起来,这会儿可精神着呢。她平时最爱看新闻节目,没事就和我们聊聊天,有时还回忆自己以前的人生经历,感慨解放前的苦难日子,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杨凤兰的大女儿李长凯说。

“党的政策好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也天天不愁吃不愁穿,过得比蜜甜。”杨凤兰老人说到如今的生活,一个劲地夸共产党好。“现在生活条件好,子女都有养老金,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子女们对我非常孝顺,天天过着好日子,放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杨凤兰老家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镇,四五年前跟大儿子一家来到市区生活。杨凤兰开心地说:“孩子们的居住条件都不错,我住的房间冬暖夏凉,我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新衣服穿,逢年过节,孩子们还争相买礼物来孝敬。”

夫妻同心  坚决跟党闹革命

杨凤兰出生于1921年,每天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解放前的日子真是受苦受难,那时候家里吃不上饭,每天为生计而挣扎。还记得跟随老一辈去逃荒,有一次到地主家想讨点米汤喝却被恶语赶走,当时心里就想,啥时能过上好日子啊!”

成年后,杨凤兰嫁给丈夫李奎继。1941年,李奎继在滨海一带逃荒时,听说八路军在打日本鬼子,并且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一心为老百姓谋福利,他就毅然参军入伍,跟着共产党打日本鬼子。

自从丈夫参军后,杨凤兰也积极支援做好后勤工作,丈夫入党后,她对于共产党的感知越来越多,自己也更加努力想着入党。1947年,杨凤兰加入了灌云县四队乡妇救会,每天利用串门的机会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周围群众支持革命。她告诉大家: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穷苦的人民。

不仅如此,杨凤兰还为前线部队做布鞋和草鞋,得知部队缺少粮食后,她还积极募捐粮食,动员群众为部队提供后援支持,因此她数次险遭地主和国民党的抓捕,幸亏她熟悉地形,最终逃脱了追捕。面对危险,杨凤兰毫不退缩,她鼓励广大群众与欺压百姓的反动派进行斗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做主。

由于表现积极,杨凤兰受到党组织的肯定,经时任乡长王步渠、书记孙同年的介绍,杨凤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杨凤兰又担任了乡里的妇救会主任,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不怕艰难困苦,一次次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奋斗一生  心系群众不忘本

新中国成立后,杨凤兰担任生产队长、妇女主任,整天在田间地头忙着种粮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她甚至顾不上照看孩子。“当时让大女儿带着弟弟妹妹自己做饭,家里农活也让孩子们帮着干,我就一心带领群众搞生产。”

杨凤兰时常要到灌云县城开会,那时也没什么交通工具,她每次都是步行走到县城,晚上自费住旅店,有时旅店客满,她就坐在草垛里,吃的是自己带的野菜干和地瓜干。

1962年,杨凤兰又担任了灌云县四队乡杨庄大队第六生产队的指导员和妇联主任,在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还经常帮助村里的困难家庭解决问题。

丈夫离休后,杨凤兰继续发挥余热,当起了调解员,邻居之间有什么纠纷,她都主动上门调解。每次别人对她报以钦佩之时,杨凤兰总是淡淡地说:“我一辈子跟党走,只是尽了党员应该尽的职责。”

亲见变化  祝福祖国更富强

杨凤兰说,做人不能忘本,是党给了她幸福的生活,因此她时常教育子女一定要有感恩之心。

如今,杨凤兰的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铺上了水泥路,不少人家盖上了楼房,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配备齐全,私家车也陆续开进了农家院。杨凤兰时常想念家乡的周边邻居,让儿子开车带她回去看一看、走一走,和老朋友聊聊谁家日子好了,大家一起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

享受着安逸生活的杨凤兰,如今仍然关心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每当从电视上看到国家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她都情不自禁地赞扬:好!

微信截图_2021022611134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受到党的关怀和培养,我也亲眼看到了群众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坚定信仰、不忘初心,我们共产党人就能带领老百姓走上幸福之路。祝愿祖国越来越富强,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记者 陈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