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作为移民村的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石梁河村,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昔日欠债百万元、经济基础差的落后村一跃而成为村级经济强、村民富、环境美的先进村、明星村,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村“领头雁”——党总支书记薛明刚的努力与付出。
抓发展 倾心壮大村级经济
石梁河村位于海陵湖南岸,因为修建水库,村人均土地仅有半亩左右,却拥有丰富的水面和滩涂资源,可是大部分滩涂处于未利用或无序利用的状态,群众不满意,集体无收入。
2010年9月,薛明刚接任石梁河村党总支书记一职,那时村里背负近170万余元的债务,村集体经济十分脆弱,根本谈不上发展,薛明刚深知要想发展,必须找到突破口,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薛明刚意识到,只有合理利用水面和滩涂资源,才能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于是他积极组织滩涂发包,先后回收滩涂地370多亩,发包后的第二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00多万,不仅负债全部还清,而且村集体的账上第一次出现了盈余。
在滩涂地发包过程中,由于触动了小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很多人开始说情送礼,说情送礼不成又恶语相加,一位前期承包人直接找到薛明刚家里,对他大喊大叫:“码头和滩涂地是你家的么,你这么认真和较劲?”“你不让我好过,你也别想好过。”甚至发出威胁,面对个别人的嚣张气焰,薛明刚为了村民的集体利益,坚持原则,毫不退让,顺利推进承包进程。
滩涂成功发包为石梁河村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薛明刚更加坚定信心,2013年初,薛明刚又发起全村土地流转,建造温室大棚种葡萄。他挨家挨户摆事实,讲道理,给村民算经济账。有一户村民态度坚决,薛明刚就一遍又一遍地登门拜访,先后往返20多次,村民终于被他的诚心和毅力所打动,愉快地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历时一年多,薛明刚终于拿下300多亩地筹建起温室大棚,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如今石梁河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解民忧暖心帮扶弱势群体
“村民有难处,不找支书找谁?当支书就是要优先解决困难群众的难事难题,为他们雪中送炭。”这是薛明刚经常说的一句话。
石梁河村外出务工人员居多,村里留守儿童无人看管,薛明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方协调,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建起“留守儿童之家”,每到周末会有一批志愿者陪孩子们在“儿童之家”读书、学习,度过愉快的时光。“俺的孙子父母在外打工,以前他来到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孩子安全了,也开心了,俺们更是放心了!”一位孩子的奶奶发自内心地说。
对于困难群众,薛明刚更是能帮则帮,尽心尽力去帮。村民李某家庭困难,丈夫2015年因肝癌去世,儿子白血病要持续化疗用药,家庭经济负担重,生活艰辛。薛明刚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为她及时申报低保,逢年过节他还会带上礼品前去探望。村民谢某小孩因没有户口而无法正常上学,“孩子上学是大事”,他多次去学校协调,先为孩子办理借读手续,又去了当地派出所协调户口事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上学和户口的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薛书记真是俺的大恩人”,村民谢某逢人就讲。
有人做过统计,薛明刚任职石梁河村党总支书记期间,为全村困难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近千件,成为百姓心中最贴心的好书记。
促提升真心助力乡村振兴
经济强,百姓富,更要乡村美。为改善村庄环境,薛明刚带领村部一班人全身心投入到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中,集中力量解决了“五堆”“旱厕”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
为减轻村民负担,从2012年至今,薛明刚与支部一班人研究决定由村集体出资17万元为全村600余户农户安装自来水,垫付合作医疗150余万元,购买农作物保险15万元,支付灌溉水费60余万元,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村集体先后投入400余万元修建近四万平方米的村内水泥路、一万五千米的下水道、近一万米的农田灌溉渠和四千余米的村景观文化墙。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村民富了口袋,更需要富脑袋”,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的薛明刚深知此理。近年,他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党员”“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利用显示屏、公示栏、小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身边好人好事,弘扬时代新风,他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美德义举榜”,对村里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凡人善举进行张榜表扬,对不遵守村规民约、损人利己等行为给予警示,形成崇德向善、奋勇争先的文明新风尚,推动该村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薛明刚先后荣获省“百名示范村书记”“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市劳动模范、市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县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面对成绩,薛明刚总是淡然地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选择了党员、选择了村书记的身份,最欣慰的事情就是没有辜负石梁河村广大群众的期望,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可以一直做一个被群众需要的人。” (杨怀周 傅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