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
为落实好上级要求,镇江市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要求,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镇江现代农业“高新、高端、高效”发展的强大动力,“绿色”更是镇江农业持续发展的浓厚底色。
以“绿色”为准绳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当前,以“老方”葡萄、“杏虎”水蜜桃、“华雨”砂梨为代表的鲜果精品已成为镇江市地产水果的标志,但这仅仅是镇江市生态农业跨步向前的一个小小缩影。
方继生传授葡萄剪枝技术。(资料图片) 石小刚 摄
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和环境保护准绳的日益“收紧”,倒逼农业产业结构向绿色调整的步伐日渐加快,以适应人民群众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九大召开后,镇江市迅速推出《围绕绿色发展调优农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发布了结构调整“重点产业、技术推广模式、典型培育”三个指导清单,加大养生粮油、绿色果茶、江湖库“三鲜”、生态牧场、“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造林的调整力度。据统计,2017年镇江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园艺面积2.5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面积5100亩;全市茶园面积达7.8万亩、果树面积达16.9万亩、花卉种植面积达10.8万亩。
杏虎村的水蜜桃(资料图) 季翔 封波 摄
随着结构调整加快,优质、绿色的农产品不断涌现,品牌打造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目前,镇江市除拥有中华调味品第一品牌“恒顺香醋”、中国木地板行业著名品牌“圣象”地板外,还形成了以金山翠芽、茅山长青、吟春碧芽、长山剑毫为代表的四大茶叶品牌,以江蟹、青虾、河豚等为代表的“长江江鲜”品牌。“金山翠芽”“长江江鲜”“老方葡萄”更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镇江江蟹、扬中河豚、扬中秧草、刀鱼等5个产品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镇江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24元,同比增长8.6%。以“绿色”为准绳的农业结构调整红利正逐步释放。
以“绿色”为要求
保障农业生态环境
立秋刚过,在句容市郭庄镇田间,嫩绿的秧苗随风舞动,种粮大户谢纪兵正在田间田管。“我种了1700多亩水稻,大部分是无公害种植,需要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田间防治,有些优质的田块甚至不用治虫,更能确保农产品的安全。”
性诱剂诱捕器 周迎 摄
农作物生长,摆脱不了病虫害的侵扰,想要绿色、高效的治理这一“顽疾”,则必须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镇江市农委植保站站长何东兵介绍,目前,全市建有16个覆盖不同地形、不同作栽方式、不同病虫发生情况地区的病虫监测点,实现了病虫害的有效预警和准确监测。
治理病虫害是剜去“顽疾”,确保耕地质量则是做好“内功”。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建立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按照省市县三级1∶2∶3的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了78个省市县三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全市6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定期发布土壤墒情信息,为指导农业生产,提高耕地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同时,由170个产地环境监测点构成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监控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能定期对土壤及农产品进行采样分析,实现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的有效防控。
农业生态绿色发展,更需环境“支撑”。近年来,镇江市聚焦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实施畜禽养殖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打出一套“组合拳”。对795家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实施了关闭搬迁,规模养殖场畜禽污染治率达72.5%。同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1%,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1.5%。此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4.6%,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3%,农药实现了零增长。
以“绿色”为方向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在句容茅山镇丁庄村,葡萄种植大户毕年胜的设施大棚里,挂在支架上的黄篮板一字排开,沾着不少小虫子。“这些都是葡萄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的害虫,以前都需要用农药治理。现在,专家团队在我这里设立了绿色防控试点,除了黄蓝板之外,更有生物农药等‘高科技’,不但打药的次数少了,防治效果还更高,大大提升了葡萄的‘绿色’品质。”毕年胜开心地说,他的葡萄拿到了“绿色”产品标志,还没上市,预定的电话已经接到几十个了。
老毕在自家果园内介绍“生物防控“技术。 继业 海银 摄
“绿色防控”技术,其实就来自于农业科技团队的力量。“我市首创‘1+1+N’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即1个科研院所首席专家团队+1个本地推广团队+若干个示范基地),从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引入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陶建敏、茶叶加工权威专家叶阳等首席专家及其团队,实施‘1+1+N’农技推广项目8个,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20项。”镇江市农委科教处负责人王传友介绍,目前,全市拥有院士工作站3个、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个。此外,全市建有省级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2个,推广示范基地6个。“2017年,40余个科研成果在我市落地生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0余个。”
科技有效支撑,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农业部主推的8大生态技术及配套模式基础上,镇江市农委对全市农业条线推广应用的生态技术模式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40种生态技术模式在全市进行推广。”镇江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市农委结合本地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目前全市拥有‘三品’总量达到1036个,食用农产品产量占比达45.9%。”
以“绿色”为契机
带动区域化发展
3月的樱花海、郁金香节,4月的草莓节,8月的葡萄节……近年来,随着农业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等项目的不断实施,镇江农业的区域化进程不断加快,通过积极挖掘区域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及民俗节庆等特色农业。
丁庄葡萄音乐节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李博 摄
“全市共有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625个,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十佳农庄1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村)13个,省级示范点(村)33个。”镇江市农委高级农艺师赵云表示,2017年,全市举办了以草莓、樱花、葡萄、茶叶为主题的创意休闲农业节庆活动20余次,吸引各类游客27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17亿多元,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9000余万元。
农事节庆越发丰富,“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顺理成章。“丹徒区上党清茶小镇、句容市白兔鲜果小镇、句容市茅山葡萄文旅小镇、句容市后白草毯绿波小镇、句容市天王森林文化小镇列入全省农业特色小镇培育名录。”赵云说,全市还拥有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老方葡萄)、丹阳市司徒镇屯甸村(金山翠芽)、丹徒区上党镇敖毅村(尚香黄桃)等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镇江市农委负责人表示:“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脚步在镇江已越走越坚定,我们一定不负总书记所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积极发展‘三高’农业,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求,让’绿色’成为镇江农业持续的厚实底色,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贡献力量。”(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