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为了建设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数千位建设者已经忙碌了1700多个日夜,他们在繁忙的长江航道上打造超级工程的中国名片。30日晚上7点58分,在建设者们连续16个小时的努力下,大桥再次迎来重要节点,27号辅助墩成功吊装对接第三节段钢梁,这也意味着大桥主航道桥6个墩顶钢梁全部架设完成。
钢桁梁吊装是沪通大桥主航道桥的控制性工程,整个吊装重量达到了13万吨,相当于18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要将这些大家伙实现毫米级的精准对接,现场每一位建设者都必须全神贯注。
李杰今年26岁,来自河南,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桥梁应用专业,15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沪通长江大桥,成为一名工程技术负责人。在27号辅助墩墩顶钢梁架设期间,李杰的工作地点就是70多米高的塔顶。要到达这里并不轻松,临时搭建的钢梯,400级台阶,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
在江上作业,上下班都靠船,有时候就会回不去,就要连班;临近春节,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点半,工作时间比较长;这一切,对李杰来说已经是常态。但四年来,经历了巨型沉井稀泥下沉,超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330米高的主塔施工......李杰用两个字表示参与大桥建设的感受,就是“自豪”。他说:“一毕业就经历这么大的项目,能让自己的所学有所应用有所实践,让自己的能力和经历得到了很大提升,也是自己人生的一个亮点。”
由于工作原因,假期比较少,李杰已经有大半年没回家了。今年春节,他还将继续在南通坚守,不能回家过年。不过让他欣慰的是,在团队的努力下,沪通长江大桥钢桁梁的安全性、精准性均达到设计要求,年后主航道桥就将全面开始双悬臂架设。
和李杰一样,沪通长江大桥也是魏晓宁大学毕业后参建的第一个项目。作为一名质检员,他每天的工作要靠爬高上低加暴走完成。
据统计,钢桁梁每个断面有6000多套高强螺栓,这些要在24小时内全部安装确认到位才能保证进度。狭小的空间内,魏晓宁不断重复着弯腰屈膝的动作,检查螺栓是否拧紧、焊缝是否达标等每一个细节,一天下来他感觉腰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他最长的一次在工地上连续呆了24小时。
魏晓宁说,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是做这个工作最重要的素质,每天在70米的高空爬上爬下,在钢梁的空隙里,要检查很多东西。要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整改,不能埋下隐患。同样大半年没回家的他,这个春节终于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他说:“能够参与这座桥的建设,让我非常骄傲。回去过年的时候可以自豪的对自己的亲戚朋友、孩子说这座桥是我参与施工的。”
精益求精,工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每一位大桥人对自己的严苛要求,更是对这份职业的尊重。再过一年,沪通长江大桥就将竣工,建设者们也将转战新的战场,但这份匠心将一直延续。(记者 黄昕、潘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