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徐钢集团的环保设施 闫峰摄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出示范,是江苏省在新时代下义不容辞之责。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即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为江苏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举旗定调。继去年推出《聚焦江苏“六个高质量”(第一季)》后,人民网江苏频道再度选取六个县(市、区)在某一方面的实践展开报道。今天我们刊发徐州铜山区在经济发展高质量方面的稿件。
作为苏北“第一区”,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迈上千亿台阶的徐州市铜山区,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结构调整。钢铁、水泥、焦化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正在加速腾退,取而代之的是高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绿色产业的遍地开花,过去“一灰一黑”的单一工业经济结构正在动能转换中走向合理、多元。“用新思想导航,用新路径换挡,用科技创新驱动,逐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这是铜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维峰说。
用绿色理念导航
在一轮轰轰烈烈的高耗能重污染企业关停行动之后,作为行业“老大”的徐钢集团能够保留下来,公司董事长王爱钦并没觉得自己有多幸运,“生态发展和绿色环保是我们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所在。”他把这归功于多年来在生态环保建设上的投入所产生的“绿色效益”。
徐钢集团成立于2003年,是铜山乃至徐州市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虽说是利税大户,可此前也是当地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代表,“2008年曾有记者到这里来采访,沿着厂区走一圈下来,白衬衫上落了一层灰。”王爱钦意识到这种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开始着手改造。“能污染环境的无非就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气、尘、水和渣,把这些收集起来,能回收利用的就再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就处理成无害的副产品,这样不就不会污染了吗?”王爱钦认为,钢铁生产中产生的非钢铁废物利用好了也是资源。
把炼钢高炉中产生的废气收集起来进行余热和余压发电,发出的电再回过来补充企业生产用电,不但减少了排放,每个月还为企业省下2000多万元电费;把炼钢废渣收集起来,采取热闷处理对废渣进行金属再回收后,余下的废渣加工成可替代水泥的建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增加了工业副产品项目;把废水收集起来建成循环使用系统,不仅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每个月还节省下十几万元的水费;除此之外,王爱钦还投资建设了国内工艺先进的180㎡烧结烟气脱硫装置和2*120㎡烧结烟气脱硫设备,力争实现工业生产的零排放。
徐钢集团在环保设施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了10亿元。“做好环保节能工作是每个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民营企业,王爱钦说,他更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好给他带来财富的这方蓝天碧水。
并非所有钢铁、焦化等企业都像徐钢如此“幸运”,铜山区在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传统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中,用于衡量的标准就是“生态”,不达标的一个不留,2212家散乱污企业被关停取缔,削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140万吨。用王维峰的话说,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该关的关彻底,该转的转到位,坚决不要有污染的GDP,让绿色成为铜山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工汽车的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 闫峰摄
用新经济换挡
旧的产能去掉以后,新的发展动能如何打造和培育?
2015年3月18日,徐工集团重卡生产基地内,由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首台“汉风”重型卡车下线,也是由此开始,一个以徐工汽车为龙头,以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核心零部件、一般零部件为带动的汽车产业链条在铜山区逐渐成形。
徐工重卡的前身是徐工集团2008年收购南京春兰汽车后整合而来,2013年迁入铜山基地并于2015年量产,“迁来铜山前,每年饱和产量也就三四千台,产值不足5000万元,迁入新基地后从2015年到现在的三年间,产量增加到了1.8万台,产值超过了50亿元。”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弋说,目前企业工作人员1500人,人均产值300万元左右,他们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二期工程完成后企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人均产值超过600万元。
一期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徐工重卡生产线,按照国内领先水平的一流现代化重卡工厂定位和建设,车身的冲压、焊接、涂装等多条线采用了机器人自动操作,在最有可能产生污染物排放的车架涂装工序采用的是硅烷工艺和阴极电泳底面合一涂装工艺、车身烘房的废气排放根据产量采用了变频自动控制等,充分体现了集高度集约化、柔性化、智能化和全数字化在内的环保、节能理念。
“仅目前徐工重卡这一家企业的产值就超过了以前传统水泥和煤焦化几家企业之和。”铜山区统计局局长谢井新算了笔账,去年铜山GDP在苏北率先跨过千亿元台阶后,铜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也首次超过了50%。
围绕着徐工重卡的汽车基地,在它的周边聚集起了包括美驰车桥、祥华汽车、弘安汽车等在内的一大批汽车整装及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此同时,以云意电器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五洋科技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恩华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等多个产业集群的快速崛起,正在成为铜山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铜山区构建起了一个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包括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在内的“三主一特”产业链条式延伸、集群式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7家,仅去年在铜山投资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就达到了161个。王维峰认为,只要有破除惯性依赖的决心,用新经济路径换挡,有滚石上山的勇气和信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没那么困难。
华源节水公司的现代农业灌溉设施示意图 闫峰摄
用科技创新驱动
“这是我们为利国镇、张集镇、大彭镇和三堡镇建设的一个智慧水泵站,通过土壤分析、湿度分析、农作物生长特性分析等进行远程用水控制,不仅可以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还能通过用水大数据分析,将一个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彻底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旱涝不均的局面。”
当地华源节水是一家生产农业灌溉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作为企业研发智慧灌溉系统的负责人,彭涛告诉记者,从他们为湖南双峰县设计的560亩茶油树基地运行两年的实际效果看,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约三成。依靠着农业科技创新,这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去年的销售额超过了2.5亿元。
2018年3月,在铜山区重点打造的徐州科技创新谷内,一家以可见光通信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徐州智谷光频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组建它的是一家民营企业——格利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研究的方向是将传输速度达到无线网络的1000倍以上。无独有偶,去年11月9日,江苏圣耐普特新材料研究院和中国工程院蹇锡高院士工作站也在徐州科技创新谷揭牌,这家科研机构以新型橡胶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集新材料研发、科技孵化和产业化推进为一体,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形成五六亿元产值,未来十年之内支撑起一个百亿元级的产业链,带动一个千亿级产业群。
格利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艳娟说,公司的高速发展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型,“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在她看来,创新既是赢得市场的至胜法宝,也是企业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作为铜山区内最早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云意电气董事长付红玲说,他们每年拿出销售额5%至6%的科研经费进行自主研发,核心芯片从过去依赖进口到如今自给率已达70%。
人才和平台是创新的重要条件,铜山区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重点建设徐州科技创新谷、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徐州安全科技产业园三大创新平台。在全市率先出台高层次产业人才新政,最高给予5000万元的项目补助。目前,铜山区已经集聚科技研发机构和企业216家,汇集了百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如此,该区还设立新能源、传感器、安全科技、智能装备、绿色建材等5支总额74.4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10亿元产业扶持基金、5亿元风投创投基金、2亿元天使投资基金用于支持产业创新。
王维峰相信,平台和政策双驱动之下,高质量的企业招之能来,高质量的发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