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4月12日—14日,海峡两岸(扬州)名特优农产品暨江苏蕙兰博览会、第二届海峡两岸(扬州)乡村振兴论坛、2019扬州农业产业招商会等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系列活动展示展销超过1200种优质特色农产品,邀请两岸专家学者纵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功签约32个农业项目,其中投资30亿元的林安农产品物流项目,将成为我市打造华东地区“中央厨房”的重要农产品交易平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指出,当前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我们要准确把握扬州“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对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和“五个振兴”要求,把握规律、务实进取,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扬州实践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扬州市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长江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和连淮扬镇高铁建设等系列因素的带动下,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喜人局面,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加快下乡,乡村正成为投资热土,农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农民正拥有新时代更普惠的获得感。
扬州建华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全景。
产业兴旺
让农业更有奔头
3月30日,2019中国爱情小镇第五届甘泉樱花节开幕,一天迎来20万游客。当晚,央视《新闻联播》用20多秒时间聚焦甘泉千亩樱花园,称“这里的花不仅能看,经过加工后的多种樱花产品,还会出口到海外多国,去年实现产值过亿元”。
樱花产业是甘泉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智,甘泉先后打造了“天使之城”“爱情小镇”等旅游IP,形成了苏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樱花文化旅游体验园。
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甘泉樱花特色产业只是扬州市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扬州市坚持把打造华东地区品质最优、体系最全的“中央厨房”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现实路径和关键抓手,组织实施粮食绿色增产“1120工程”,规划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31113”基地,启动建设5个现代化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区,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稳步推进农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改革,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加快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农业经营体系逐步优化;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狠抓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面实施品牌强农、科技强农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体系加快优化。2018年,454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696亿元。
宝应农民采摘芡实
生态宜居
让农村生活更美好
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近千名游客涌向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渔家乐”,火爆的人气令渔民们喜笑颜开。“变美的环境能卖钱”,这是沿湖村村民们以往不敢想象的。
昔日的沿湖村,村容村貌脏乱差,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子。随着“填塘整地,上岸定居”工程的实施,渔民们陆续住进了陆地上的大房子,并在村党总支书记刘德宝带领下,依托渔业特色资源和文化,大力发展“渔家乐”。如今的沿湖村,已相继获得中国特色村、中国金牌农家乐、江苏最美乡村、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等称号,被游客冠以“最美渔村”。
推动乡村生态宜居,让农村的路畅了、树绿了、环境美了,农民心里也跟着敞亮了。近年来,扬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263”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为抓手,全力打造清洁、宜居、美丽的农村家园。经过不懈努力,扬州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走在全省前列,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农村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居苏中第一,“一带一廊”沿岸、高等级公路等重点交通干线沿线绿化率达100%。
游人徜徉在甘泉樱花树下。 资料图片
乡风文明
让农村新风尚成为主流
14日是星期天,高邮菱塘回族乡家风馆如同旅游景点一样,参观者络绎不绝。不少游客表示,希望通过了解馆内的名人事迹,感受正能量,传承好家风。建成于去年6月的菱塘回族乡家风馆是扬州市首家乡镇家风馆。该馆通过深挖本地历史和当代人文,精心打造家风教育新平台,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优良家风家规家训熏陶营造了实境课堂。
江都区吴桥镇有一个镇级文化志愿者协会,下面有十几个分会,经常搞活动,想展示才艺的人都有机会上台演出。吴桥镇文化站站长张正才表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有助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文化振兴。
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近年来,扬州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弘扬乡村历史文化、优良传统,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引导支持志愿服务活动,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扬州市在实现农村“五个一”文体广场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每年面向基层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200场次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治理有效
让农村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扬州市杭集镇新联村的“小板凳”故事颇有新意。“小板凳”群众工作法,明确了每一位党员和村干部联系的农户对象,通过定期上门访民情、听民声,确保能够及时收集农户关心的重点问题,并予以妥善解决。
记者了解到,该村新联路的拓宽整修,就是由“小板凳”群众工作法推动的。新联村党总支书记陈林介绍,“小板凳”工作制度启动后,村干部先后收集到180多条有关新联路改造的意见建议,为此村里立刻决定着手解决。
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公开民主决策是强化农村基层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扬州市项目化、清单式推进乡村治理领域实事大事,逐步构建了党建引领、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深入推进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农民集中居住区推广志缘、趣缘、业缘、地缘党组织,党在乡村治理全过程各领域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全面加强。
——严格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系统,全面推行村主办会计“委托代理+异村交流”模式,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建立健全网格化精细化乡村治理体系,在全市农村区域划分3667个治理网格、配备6372名专兼职网格员,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立运行“采集上报、核实立案、指挥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工作流程,乡村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组织开展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试点,出台政策招引专业社工师扎根农村、支持村干部报考社工师,全面推广“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规范化、社会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
生活富裕
让农民的口袋持续鼓起来
4月初,正是罗氏沼虾即将从温室大棚培育转入大水养殖的关键期。记者来到高邮市龙虬镇,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大喜在对大棚水质进行调控。他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共有养殖水面4480亩,照目前的形势估计,亩均产量起码在750斤以上,总效益能超过1500万元,合作社179名成员户均纯收入在8万元左右。
成立于2000年的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百强示范社,带动本地和周边1560多家农户通过养殖罗氏沼虾增收致富。
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富民故事告诉我们,引领农民抱团搞经营、闯市场,是加快促进富民增收的有效举措之一。近年来,扬州市坚持将农民的“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作为检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尺,深入实施农民收入五年增收万元工程,大力培植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优化农民创业服务,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2018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57元,增长8.9%,连续多年超省均水平。
在抓好普通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扬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保基本生活、保危房改造、保基本医疗,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助创业意愿实现、助巩固脱贫成果、助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三保五助”农村扶贫开发重点举措,持续提升农村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2018年,全市92.6%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稳定达到7000元以上,80%的沿河、沿江地区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5万元、55万元以上。
记忆里的乡村,乡愁中的田园,经扬州人民的巧手,乡村正在变景区,田园正在变花园,农民变得更体面,农业更加有奔头……乡村振兴“扬州实践”带来的好日子,正在广袤田野破土拔节、开花结果。
记者 周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