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互联网+垃圾分类”频获央媒点赞 垃圾分类成扬州城市生活新时尚

【连网】

社区居民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资料图片

居民体验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资料图片

“我是专吃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物等可回收垃圾的”“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请喂到我嘴里”……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贾桥社区的萌娃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孩子们自编自演情景剧,寓教于乐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小手拉大手向家长们宣传垃圾分类。在扬州,从认识到行动,垃圾分类渐渐成为新时尚。

居民行动 垃圾分类达人坚持垃圾分类17年

家住开发区文汇街道金林苑小区15幢的杨欣宁,坚持垃圾分类已有17年。杨欣宁今年50岁,一直从事检测工作。17年前,他看到央视播放了一部介绍日本垃圾分类的纪录片:一个2000多人的小镇做到了垃圾零焚烧,街头没有公用垃圾箱,全镇只有一个垃圾回收站。“我想我们也可做到。”从那一年开始,他便将家里的垃圾分成四类,即塑料制品、纸张(可回收物品)、食物残渣、金属物品,一直坚持至今。

在扬州,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么多年下来,我的孩子也知道了物尽其用的道理,慢慢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杨欣宁说,自己只是举手之劳为环保作点贡献。他呼吁,垃圾分类从每个人做起。

政府推动“新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知晓率达90%

推进垃圾分类,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记者从市城管部门了解到,2017年以来,扬州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目前,扬州市建成垃圾分类小区607个、示范社区(小区)98个、示范乡镇(街办)21个。试点示范区域的居民(村民)知晓率、覆盖率均达80%以上。

扬州制定了垃圾分类的“新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19年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0%、参与率达85%、覆盖率达60%、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75%,到2020年底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四分法,到2021年底基本建成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9年3月底,扬州市政府赴上海闵行区专门调研考察了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从垃圾分类的前端收集到中端运输,再到末端处置,考察形成了一份份厚厚的《垃圾分类上海调研报告》。

央媒点赞 “互联网+垃圾分类”成扬州新亮点

在邗江区竹西街道竹西社区,有一处再生资源兑换中心。居民刘春华会拎着家里的厨余垃圾去投放,用市民卡积个分。居民田步会带着家中的可回收物去兑换积分,换上一瓶洗洁精和一袋食用盐。

记者了解到,截至5月,已有51247户家庭账户注册了市民卡积分兑换平台,产生总回收积分830231分,总兑换积分3568分。“平台运营半年来,回收积分总数从几万分到83万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也逐渐升温。”市环卫处处长杨卫东告诉记者。

和成熟的“上海模式”相比,扬州垃圾分类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但扬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

新华社以图片新闻的形式对我市垃圾分类创新举措予以报道。报道中说,扬州的“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以积分奖励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今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让垃圾分类成时尚(今日谈)》中特别点赞了扬州推出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

在扬州,市民可以利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一场“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正流行开来。记者陈洁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