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泗洪为农民群众打造不一样的幸福生活圈

【连网】2 副本.jpg

(速新闻记者 高媛媛 通讯员 卢经纬 顾佩佩)仲夏时节,走进宿迁市泗洪县四河乡淮上明珠新型社区,一排排楼房外墙粉刷着白色或灰色的墙漆,显得整洁利落。户与户之间,贯通着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干净而平坦,一派美好的乡村风光迎面扑来。

1 副本.jpg

“以前我们住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瓦房,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一年前,搬进了新社区,住上了楼房,建筑面积170多平方米,宽敞舒适。”村民宋开淮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里还有健身器材等设施,感觉跟城里没什么区别。”

拆掉旧房子、搬进新房子,已成为泗洪农民的新期盼,也是乡村振兴的需要。“进入新时代,农村不仅需要美观舒适的房子,还应有平整干净的道路、方便完善的水电气网配套,更要有良好的教育、医疗服务和就业发展空间。结合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将集中解决饮水安全、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环境整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泗洪县委书记王晓东说。

高标准农房开启了新生活

敲开峰山乡后窑居委会居民汪承颖的家门,两层小楼,建筑面积151平方米,一楼有客厅、餐厅、厨房,二楼有3个卧室,宽敞明亮,屋内家电齐全,环境整洁。

“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相比之前村子里脏乱差的环境,现在真的很幸福。”汪承颖家的这两层小楼,房价每平方米1000多元,连装修一共20万元。“利用拆迁补偿款和家里的一些积蓄,加上政府帮助贷款,房子的问题解决了。村里大多数人家也都这么做,没什么压力,大伙都能承受得起。”汪承颖娓娓道来。

4 副本.jpg

据了解,峰山乡后窑农民集中居住区住房提升改造工程占地552亩,已建成房屋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586套,改造提升后可增加安置房源245套,小区共可入住2500余人。“今年,乡里争取了4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提升小区整体环境。新建休闲广场1座,安装路灯210盏,增加绿化面积7万多平方米。”峰山乡副乡长石宇说,按照“五通八有十到位”要求,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便民超市、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窗外果菜葱郁,檐上鸟语花香。最让汪承颖高兴的是,他家后面还有块统一规划的小菜地。“在地里种点小葱、青菜、黄瓜啥的,就够一家人吃了。”

石宇告诉记者,乡里在规划时就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愿,大家都希望还能有块“一亩三分地”,一方面能满足自家吃菜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让种地的本事有用武之地。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诗里描写的农家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在今日泗洪得以重现,一幅更加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泗洪大地徐徐展开。

“家门口”就业鼓起了钱袋子

集中居住,农民进城,就业发展空间在哪里?

泗洪县顺应农民群众普遍意愿和城镇化规律,在布点上注意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布局等规划有机衔接,以此为契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状况、吸纳就业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系统谋划、分步实施。

在位于峰山全民创业园的泗洪县峰森木业加工点,记者看到,20多个年轻人在生产线上忙着拼装木质家具。“我们是按件计酬,多劳多得,人均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据加工点负责人王鹏展介绍,在这里上班的都是本地村民,此外园区还有钢管厂、服装厂、纺织厂等,能够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5 副本.jpg

农民集中居住后,土地连片,适合规模经营,农民还可以跟着大户赚钱。后窑居委会的北侧就是峰山乡碧根果产业基地,占地约7000亩,其中丰产林约1000亩,育苗基地600亩,是全省最大的碧根果丰产示范林和高标准碧根果育苗基地。

这是峰山乡“基地+企业+合作社+低收入农户”模式的一个成功典范,目前基地共带动了周边村居12户低收入农户参与就业,今年69岁的陈仲先,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连日来,陈仲先和其他村民们都在忙着移苗、运苗、栽植。“我们都住在这附近,在这里做工一天能赚六七十元,日子越来越好了。”陈仲先告诉记者。

绿意染田间,清水润大地。行走在峰山乡碧根果产业基地,成片果树绿意盎然,让人心旷神怡。

石宇说,碧根果种植效益虽然好,但要3—5年才能挂果,5—8年才能进入丰产期。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成功探索出了林药间种、林经间种等复合经营模式,在林间间种杭白菊、瓜蒌、白芍、山芋等中药材及经济作物。“‘企业+农户’,农户负责回收,企业统一加工,收获时节不一,不仅能让村民们随时都有活儿干,还有效解决了前期收益问题。”

网格化服务方便了众乡亲

人口集中居住,原来的自然村庄没了,村民管理怎么办?泗洪县探索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不让混住村民成为“断线风筝”。

“我们在集中居住点试行‘村居党支部引领,小区党建工作站、便民服务站、物业办公室联合网格化管理’模式,每栋楼配备一名网格员,人在网格中忙,矛盾在网格中化解,有效地解决管理难题。”石集乡瓦房居委会主任石奇旭说。

为方便群众,在集中居住区,小区工作人员还为居民提供代办各种证照、代缴水电费用、代为提供求职信息等业务,每天前来办理业务的村民络绎不绝。

瓦房居委会5500亩土地全部流转,村民大多加入劳务合作社或进入企业打工,但孩子们缺人照看。“如果孩子得到照看,在这里打工的家长就不需要早早回家,保证了工作时间,增加务工收入。”石奇旭说。

3 副本.jpg

石奇旭和居委会其他成员商量后,在居委会服务中心建设了“儿童之家”,安排专人辅导孩子看书、做作业,直到家长来接走。石奇旭说:“自从有了‘儿童之家’,孩子们放学有去处,家长务农、务工不担心。”

居住条件改善了,家门口还能打工赚钱,这样的集中居住区,农民愿意搬,也能待得住。“今年,全县计划新建、改扩建、提升改造农民集中居住项目各7个,实现1.33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王晓东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