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通讯员 王一平 王影 孙海娇) 党员群众不出门,怎样实现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今年3月份以来,连云港海州区幸福路街道创新开展以“树旗帜,强堡垒,提活力,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来敲门”关爱党员主题活动,组织街道和社区全体党员干部上门送温暖,关爱党员生活,传递党的声音,摸清基层情况,谋实发展思路举措,汇聚发展合力,引导社区党员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米”。
幸福路街道辖区建筑大多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老旧小区多,无物管小区多,老年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多。一些社区退休党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党性观念弱化,作用发挥不强。幸福路街道通过开展“幸福来敲门”关爱党员活动,把基层党建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压实党员责任,构建参与广、活力足、机制实、运转顺、成效明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幸福来敲门”主题活动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街道开展关爱党员活动,将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位党员家中,其最终目的是激活党员“红色细胞”,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把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党员和普通居民群众。机关党员干部上门时,必须挂牌亮身份,携带民情记录簿、关爱党员“幸福大礼包”,做到“两个到”“三个记录”“四个摸清”,即“人到心到情到”、“党的惠民政策到”;记录党员基本情况、困难问题、生产生活需求;摸清党员思想动态、群众生活真实水平、党群关系真实状况、对社区和街道党组织的意见建议等,变以往党员群众办事“向上跑”为服务群众“向下跑”,变群众分散办事为党员集中理事,变干部被动办理为面向群众主动服务。
幸福路街道通过整合资源,构建一个网格服务平台,完善一套制度,打造一支队伍,确保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街道规定,凡是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立马解决的不过夜,不能现场解决的由街道全程代办,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及时上报,集体决策集中会办,对不属于街道职能范围的事项,及时协调上级部门。在此基础上,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述职述廉重要内容和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党员干部脚下沾泥土,居民群众心中不添堵。自活动开展以来,该街道共先后关爱党员589人次,收集重点意见、建议310条,为群众办理低保、解决就业、申请党员关爱资金等实事500多件;在此基础上,还先后协调资金1300多万元,打造“幸福亮灯”“幸福停好”“幸福七彩”“幸福家园”等多个惠民实事工程,为无物管小区500多栋老旧楼道安装楼道灯3000余盏,修补老旧小区外墙3000平方米,规范停车位1200多个,绘制楼栋文化墙1800多平方米,全面改造西大岭老旧小区等,改造升级宝利街电动车批发市场,着力打造集绿色、时尚、休闲于一体的电动车特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