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快“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建设 跑出我市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连网】□ 王兴化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大数据更是成为驱动整个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新兴生产要素,各地争抢先机、竞相发展态势明显。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市委、市政府战略性地在城市新中心———连云新城规划布局了“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但是,由于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偏弱,纵观省内外各地相关建设发展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要推动“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建设更好更快发展,需统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抓好思想再解放和认识再统一。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战略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谁能抢占数字经济高地,谁就能赢得未来。从表面上看,由于长期形成的认识和思维层面上的偏差,部分干部群众对于我市发展信息化新兴产业自信心不足,认为发展大数据产业是一线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事,我们引进大数据项目落地的可能性小,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从深层次分析,由于对大数据的内涵、价值产生的机理和规律等知识宣传学习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于数字之于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特别是对于大数据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能够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弥合发展水平差距、实现区域间无梯度合作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数据发展规律把握能力和知识本领相对较弱,在具体工作推进上底气不够,工作支持力度会相应打折扣。对于大数据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各级各部门需通过专题会办和各类媒体强化宣传引导,广大干群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思维定式,切实提高认识,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上重点发力,让新经济跑出加速度。

二、统筹抓好产业规划和资源整合。一是在产业规划定位上,需高举“一带一路”交汇点大旗,按照年初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的决策部署,依托东中西区域开放合作平台,做好自贸区试点经验集成创新应用文章,旗帜鲜明、理直气壮集中优势资源高标准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二是在产业布局上,需统筹其他各功能板块的产业互补作用,重点突出在城市新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集中资源实现重点突破,避免同质无序竞争,减少资源内耗和重复投资。三是在产业选择上,需充分利用好核电电价优势,先期重存储类项目打基础,逐步补齐汇聚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短板;后期抓好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有序推动数据跨行业、跨地区、跨境流动。四是在产业资源整合上,首先抓好市内分散数据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有效集中发展,推进政务服务、工业互联网、健康、教育、市政、商贸等数据的汇聚和跨界融合,同步推进大数据头部企业及“一带一路”沿线数据的汇聚和应用,创建一个符合我市实际的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良好产业生态环境。

三、统筹抓好产业政策配套和人才支撑。贵州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并不占优,但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连云港兼具“一带一路”交汇点和长三角、环渤海中间位置的区位以及电价等优势,完全可能在新一轮有机会并跑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上有所作为。目前,我市大数据产业刚刚起步,专项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土地、财政、金融、产业基金、办公租赁、人才保障等政策尚未出台,产业信号和清晰度不明显,不能有效激发和吸引大数据头部企业及互联网平台公司投资入驻。从操作层面上讲,坚持市级统筹,市重点部门需加快研究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支持政策;结合推进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和企业上云出台相应政策;尽快完成政务大数据的汇聚融合,创新出台支持通过数据分析应用让“城市大脑”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出台扶持大数据及其研发的相应政策;出台针对引进大数据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的住房、财政补贴等政策,其他各相关部门及各发展载体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应政策,积极为大数据产业导入和项目招引创造有利条件。

四、统筹抓好数据应用和赋能。发展大数据产业已成为重塑地区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没有数据应用就没有数据未来。一是在产业赋能方面,可结合我市产业资源和特点,明确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推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优势产业及石化、钢铁大型基础产业等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二是在政务赋能方面,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的延伸应用,真正让数字服务百姓,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让数据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三是在生活赋能方面,推动餐饮、家政、物流、医疗、旅游、酒店、停车、社区等数据应用服务,加快形成便民服务新业态,创新智慧服务新模式,增强群众数据服务获得感。四是在社会治理赋能方面,推动数据跨部门、跨行业开放和共享,提升社会管理公众参与度,在网格化大数据管理基础上逐步优化实现社会管理向开放式治理、协同治理的方向转变。

五、统筹抓好项目招商和工作推动。项目为王,发展大数据产业引进项目是关键。一是在项目招商方面,选优配强懂大数据业务的骨干招商团队在城市新中心集中办公,明确发展目标和招商任务,主攻长三角等地区数据存储资源转移,重点招引市场化应用型大数据项目,全国各地的数据公司一个一个去跑,以“钉钉子精神”逐个突破。二是资源配置方面,应赋予大数据招商团队充分的政策自主权和项目入驻资源调配发言权,切实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和提升项目招引工作成效。三是在支持创业创新方面,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开放平台,扶持推进我市本土各类载体创业创新,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新一波创业创新浪潮,催生新业态与新模式在我市不断涌现。四是在工作推动方面,结合外地发展经验,建立市级大数据产业发展协调推动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协调及时化解工作推进和项目招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上下合力共抓的工作局面。

作者为连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