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多重优势叠加 连云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连网】金秋九月,连云港大地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绿油油的水稻在秋风中翻起波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压弯了秆,一串串像珍珠玛瑙似的葡萄挂满藤蔓……这是丰收的序曲,这是九月的欢歌。

TIM截图20190919161813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五星级园区——灌云县潮河湾景区

连云港市地处我国万里海疆中部、江苏省东北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海港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现辖东海、灌云、灌南3县,赣榆、海州、连云3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陆域面积761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77平方公里,人口530万。

因气候、地理、环境、政策、人文等多重优势叠加,有效推动连云港市以更优更快的步伐迈向现代农业强市。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87.4万亩。2018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6.7亿元,粮食总产364.03万吨,高效农业面积达119万亩。

TIM截图20190919161735

▲盐碱地上水稻丰收

近年来,连云港市农业积极探索,砥砺奋进,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上了一条振翅腾飞之路,一幅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蓝图正徐徐展开。如今的连云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处处都是一派和谐繁荣景象,绘就出了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

蹄疾步稳迈向现代化

连云港作为国家重要的粮棉油、林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西部岗岭、中部平原、东部沿海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各具特色,初步形成优质稻米、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林果、海淡水产等六大主导产业,其中建成了蔬菜食用菌、林果花卉、特色畜禽、海淡水养殖4个百亿产业,打造了海淡水养殖、设施蔬菜、鲜切花和食用菌等一大批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

TIM截图20190919161947

▲花卉智能培育车间

外向农业全省领先。抢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加快开放型农业发展,2017年获批国家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国十家,全省唯一,标志着在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格局中,连云港已被推向农业开放最前沿,目前试验区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力争通过几年建设,将连云港打造成“一带一路”农业对外贸易物流集聚区、中西部农产品出口合作引领区和全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样板区。值得一提的是,连云港市已成功获批综合保税区、国家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以及中国(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提供优越条件。2019年上半年,连云港市农产品出口额达2.93亿美元,居全省第一。

粮食产能保持稳定。近年来,连云港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364.03万吨,夏粮单产387.7公斤,全省第二。小麦高产技术攻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稻、小麦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辐射面积200多万亩,灌云县、灌南县建成“亩产吨粮县”,所有县均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90%以上的主栽品种稻米达到了农业部部颁优质稻米三级以上标准,主要农作物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2%。

TIM截图20190919161912

▲工厂化育秧车间

高效农渔业发展明显加快。立足做精、做优、做强,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赣榆泥鳅和蓝莓、东海鲜切花和草莓、灌云设施蔬菜、灌南食用菌等被授予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称号。截至2018年底,连云港已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家,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10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家,高效农业聚集区5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家,其中国家级9家。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119万亩,水产养殖面积98万亩,渔业经济总产值超过217亿元。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出台了《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

TIM截图20190919161849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展示中心

畜牧生产提质增效。积极推进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截至2018年底,累计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3个、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48个,全市生猪饲养量约520万头,出栏约330万头,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8%。严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口,大力开展养殖环境净化行动,推行散户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无害化处理,有力保障连云港市生猪产能。

TIM截图20190919161836

▲“连天下”品牌农产品展销

农产品品牌质量稳步提升。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五个体系,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东海、灌云、灌南、赣榆同步跻身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成东海鲜切花、灌南食用菌等24个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连天下”公用品牌授权企业86家,旗下产品达300多个,年销售额过亿元企业5家。全市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1360个,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220个,产地面积276万亩,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57%,提前完成2020年指标任务。

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初秋的港城,行走在田间小路,随处可以领略“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风貌,产业融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等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积极开展市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点和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建设,截至2018年底,已成立市级以上产业化联合体28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29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带动农户79.74万户。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连云港市现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722个,年接待农业旅游人数600万人次以上,年综合营业收入43.31亿元。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启动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计划,省内首个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农产品电商发展实现突破,1445个涉农行政村的益农信息社全面建成,实现全覆盖,2018年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

TIM截图20190919162037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连云港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60.13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61.31%。农业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坚持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全市所有涉农乡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基本达到“五有”建设标准,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7.54万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起草地方性法规《连云港市乡村清洁条例》,以“五治理五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行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整治成效得到群众认同。农机化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4%,粮食全程机械化水平为79%。

TIM截图20190919161929

▲秸秆综合利用打包回收

深化农村改革拓宽致富之路。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助力农民集体增收,2018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7元,增幅8.7%。全省率先出台精准扶贫30条专项意见,高标准完成“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扩围升级,全市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530元/月,累计脱贫25.7万人、14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率分别达73.6%、94.6%,远超序时进度。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344个村改革任务,完成率89.9%,赣榆区“三联四通”模式成为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新标杆”。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大突破之年。使命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站在新起点上,连云港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决胜全面小康的政治高度,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优先”“统筹”“融合”“特色”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落实,按照“五个振兴”要求,走好产业富农之路、人才助农之路、文化兴农之路、生态惠农之路、组织强农之路,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TIM截图20190919162023

▲黄桃罐头出口加工

聚集优势资源,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拓展农业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将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向高效加速转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结合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集中居住建设,树典型,育载体,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积极培育示范村、示范镇,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农村电商。打造全产业链电商发展模式,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线上线下流通渠道,农村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超100亿元。推动农机化“两大工程”建设,努力提高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TIM截图20190919162006

▲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东海县石梁河镇葡萄

聚焦改革创新,激发富民增收内在动力。放大政策落地效应和整合效应,引导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确保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8.8%。抓好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年新增土地流转10万亩,流转土地面积占比提高到45%。抓好“三大主体”培育。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清理一批僵尸社,壮大一批示范社,发展一批联合社,整县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抓好“三大产业”融合。引导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延长产业链、保障供应链、完善利益链。以首批国家级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挂牌为契机,按照“一心四区两基地”总体布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TIM截图20190919161752

▲赣榆区夹谷山沃野

聚力全面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实施“建设10个全域示范镇、100个示范村、1000个达标村、10000户示范户”的“四个一”工程。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现规模养殖场100%信息化管控运行,大型规模养殖场100%实时动态监控。不断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程度,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用发展的机会吸引人,用优美的环境留住人,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