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陆银江 陈辉
近年来,连云港连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委关于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富民增收等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勇当“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急先锋,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活力,走出了乡村振兴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的特色之路。
以设施配套提升为重点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民生幸福、社会和谐与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指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连云区坚持全域一体化打造原则,结合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全区8个街道、45个村社连片整治人居环境。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污水管网铺设、农村道路改善、生活垃圾治理、水体治理和户厕改造等相关工作。年内投入2亿元,重点实施中山路南、海棠路西、西连岛片区和烧香河两侧等4个农民集聚区的生活污水分流工程,新建污水管网200公里,建成污水提升泵站22座,主城区、街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4%、78%,实现村庄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在全区范围内修公路、通电网、铺水管,实现镇镇通燃气、村村通公交、组组通路灯、家家通自来水;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一体化的垃圾处理体系,每个街道均建立了清扫保洁队,配置了垃圾分类桶,设置了垃圾清运车,落实“两扫全保”,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高标准推进“厕所革命”,从景区扩展到全域,由城市扩展到农村,全区2693座户厕已全部拆改为无害化卫生户厕,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5%;新建公厕88座,全区城乡公厕总数达163座,面积6000余平方米。
按照一村一策、一居一品思路,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出培育留云岭、黄窝、高公岛、老君堂等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典型,打造出一批亮点特色品牌;深入挖掘本土历史、地理、文化特色,提炼海滨文化底蕴,突出抓好宿城片区中国元素打造,保护后云台山抗日石刻群,全面做好大竹园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建设。
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
全面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方面要实现农民住房安全舒适,饮水清洁放心,道路平坦便捷,环境清新整洁,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使农民真正过上“住得舒心、喝得放心、走得顺心、环境清新、配套贴心、生活称心”的好日子。连云区紧紧围绕自身特色,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实施全域联动战略,结合区情实际,重点发展乡村振兴四大特色产业。
海洋产业上,统筹实施最美渔村、海洋牧场、渔家民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渔民“转捕为养”,持续规范养殖规模,近3年全区紫菜养殖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投资5.5亿元,建设占地220亩的高公岛紫菜物流园,形成集育苗、养殖、加工、交易、物流、科研于一体的全要素产业链。全年海产品产量近5万吨,产值近15亿元,带动近3万名渔民走上小康之路。
旅游业上,连岛、宿城、高公岛片区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特色民宿、旅游购物、土特产经销等业态,培育旅游企业和经营户100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4万人,带动农民就业超过1万人。
农林业上,利用丰富的丘陵山林资源优势,建设万亩生态云雾茶园,形成宿城云雾茶、云山牛心柿等农业特色品牌,打造健康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成功引进亿佳园食品、乡坛子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2018年实现出口创汇8383万美元。
现代服务业上,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大数据产业、总部楼宇经济,连云新城获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跨境直购进口量全省领先,2018年新增现代服务业企业130余家。全区21个涉农村(居)集体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8%以上,2018年村集体收入平均达3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83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39元,位居全市第一。
以特色亮点打造为支撑
全面扮靓乡村美丽家园
全面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要打造淳朴文明乡风,让农民生活舒心美好。近年来,连云区创新思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取得了良好成效。
连云区以丰富的人文、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依托,坚持“民宿+”发展理念,全力打造让居民和游客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脚步、看得见山水的优美人居环境。打造绿色乡村、生态乡村、田园乡村,全面形成以连岛海滨风情、宿城生态慢游、高公岛渔家体验、连云民国访古、云山乡村采摘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乡村旅游风情小镇。全力做好上山入海、山林茶果和林下经济文章,充分发挥“连天下”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力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统筹实施最美渔村、海洋牧场、渔家民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林业、森林康养、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丰富产品供给、延伸产业链条。
积极探索“互联网+”村社治理经验做法,大力推广“一委三会六步”全国优秀工作法,选树培育全国人大代表、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等先进典型,全面加强法治乡村、德治乡村建设,不断繁荣农村文化,切实增强农村群众获得感,合力打造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相融”和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的人居美丽家园。
以考核奖励为引擎
全面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也是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需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连云区按照“全域整治、广泛参与、整体达标”工作思路全面开展村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标本兼治,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激励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街道,形成主动作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连云区制定出台了《连云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奖励办法》,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列入区级绩效考核重要内容,鼓励各街道、村居积极加大整治投入,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投入经费充足。
《办法》提出了综合奖补和单项奖补两项措施,其中,综合奖补是根据人居环境整治年底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奖补,考核成绩分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和60万元奖补。单项奖补,是根据各街道申报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的体量、投资总额、整治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审核通过的项目,投资额高于200万元的,按照投资额的20%且不超过60万元予以奖补;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项目,按照投资额的15%予以奖补;100万元以下的项目,按照投资额的10%予以奖补。
全区各街道、各部门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形成全区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确保全面完成整治行动目标任务,为在全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作出新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