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孙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千百年来,陶渊明笔下令人向往的“桃花源”,始终是人们的理想追求,如今这一景象已在连云港大地悄然实现,处处绽放精彩活力。
到明年,我们就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答卷之期。连云港人更要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现在到底实现程度如何,还有哪些差距不足,存在哪些短板弱项,百姓还有什么期待愿望,贫困人口生活到底怎么样,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能不能满足百姓需求等等问题,一直萦绕在连云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项雪龙的心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11日至17日,项雪龙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沉到一线,进村入户,以“赶考”接受检验的谨慎心态,听民意、掌实情、找症结、谋思路,努力寻求连云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发展情况和最佳“解题”方案。
只有吃得好住得好,群众才能生活安心
项雪龙十分牵挂困难群众的衣食起居。11日上午,他冒着风雨、踩着泥泞,直奔孟兴庄镇韩李村。在热心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低保户许敬明家。一进门,项雪龙就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天要冷了,我来看看你家生活怎么样”,暖心的话语一下拉近了距离。
项雪龙问他家里几口人,身体怎么样,每月低保能领多少,还有没有其他收入,每天能不能吃到鱼肉。老许说,他和老伴患有慢性病,二亩多地包给人家种,算上流转费、救助金,一年能收入15000元,但吃药花去不少钱。项雪龙说,我们经济发展得越好,对群众的保障力度就会越大越好,并嘱咐他要保重身体,相信今后生活会变得更加丰足。
走访中,听到不少困难群众说,平时吃鱼吃肉要精打细算,甚至猪肉涨价后就没吃过,项雪龙心情很是沉重,他说,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独立生活来源的群体,生活仍旧比较艰难,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按照6000元扶贫标准,一一落实到位,一一保障到位,扎实解决他们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做到应保尽保、一户不少、一人不落。
“我来看看你新建的房子怎么样?”来到灌云县南岗乡王范村村民韩满生家,项雪龙问他改造一共花了多少钱,政府补贴多少。韩满生报给项书记一本账,他说:“这套房子有70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县里补贴了2万2,自己又掏了3万多,再装修一下就能搬进去住了。真心感谢党的政策好。”
“看到你住上好房子,我们心里很高兴。”项雪龙叮嘱闻讯赶来的镇村干部,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好危房改造任务,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全的“暖心房”。
项雪龙调研发现东海补贴危房改造每户3万元,比灌云高了0.8万元。他说,补贴不一样,反映出地区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发展好,带给百姓实惠就多。我们还是要坚持把经济发展好,做大“蛋糕”,老百姓才能得到更多的“分享”。
只有享受到更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群众才能生活开心
灌云县南岗中心小学,校园环境整洁,师生精神状态饱满,教室内书声琅琅。“镇里义务教育什么情况,学校发展还有什么困难?”项雪龙问道。“总体发展还不错,但下边村里还有2个教学点,每个点上学生都比较少,每周要安排教师送教下乡。”校长吕茂明回答。
在灌南县张店小学,项雪龙也发现了类似问题。一个乡几个村里设有教学点,有的教学点仅有7名学生,既要安排专门老师看管教育,又要派出专业课教师教学,全镇教育资源比较分散。“我们老师去没去家访,这些孩子到镇上去读书的困难在哪?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当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接送难,学校接送又不能支付接送费用,项雪龙督促镇里和学校研究可行办法,群策群力,因时因地因人,确保让孩子们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希望校长要多想办法,发挥‘领头羊’作用,切实把教师队伍带好,把教育教学办好。”
在张店镇、南岗乡两个卫生院走访时,项雪龙听到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基层医院投入不足,人员待遇偏低,人才难以引进、难以留下。他说,医院投入不足,人才难留,说到底还是乡镇的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政府才能拿出更多财力,投入到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才能够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好的收入待遇。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创新手段,通过乡村医生定向培养等方式,大力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只有农村生活环境优美宜居,广大农民才能感到舒心
秋高气爽,绿黄遍野,田畴如画,这个时节正是乡村最美的季节,但一些村庄的环境卫生却与田园美景格格不入。
东海县石榴街道西榴村,村民大多住上漂亮楼房,但村庄环境卫生堪忧,生活污水直接以明沟、暗沟随意排放。“为什么不把村里环境卫生抓一抓呢?”听到项书记问起来,村支部书记戴永康坦言,平时对这块工作重视不够,下一步要加大村里卫生整治力度,打造优美坏境。他说:“我们村虽然脱贫了,但集体收入还不高。光是请人把全村彻底清扫一遍,就要几万元,村里负担起来还是有些困难。”项雪龙说,村级集体经济差,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能力就有限。所以我们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这样才能更好为群众创造宜居生活环境。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目前,灌云灌南农村地区,不少家庭依然在房前屋后挖上一个粪池,上面砌一个小房子,中间隔开,一男一女。这种旱厕特别容易滋生蝇蛆,污染地下水,造成村民感染疾病。
项雪龙沿途下车,随机走进李勇、王必艳等村民家中,询问改厕情况。“看到你们房子造得都不错,屋前屋后厕所咋没改成冲水式,家里干干净净,像住宾馆一样,不好吗?”听到书记的问话,他们都略显难为情,支支吾吾地表示,当时都没考虑这些,等往后就改。
北陈集镇上淋村会计孙桂才道出实情。“大伙都知道冲水厕所干净,但自来水要花钱。要是天天不挣钱,次次冲水要花钱,老百姓心疼呢。项书记,您看到这些楼房大多是‘外面光’,其实‘内里空’,里面东西摆设还是不多的,主要是老百姓的钱袋子不鼓。”
项雪龙非常赞同孙会计的说法。他说:“你讲得很有道理,改厕事情表面上是群众卫生习惯问题,但实质上还是老百姓收入问题、还是我们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不充分,经济实力不强,群众收入不高,用水还得算账,哪来的积极行动呢?因此,做好这项工作,还是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要积极推动,加大基础投入,强化宣传引导,促进村民养成文明健康习惯;另一方面,还是要下大力气,积极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提高百姓的收入水平。”
只有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充分就业,群众生活才能称心
简单纯朴的民风、热情好客的村民。在韩李村村民冯树银家中,项雪龙与闻讯赶来的村民一起拉家常,聊生计。
“孩子多大了,在哪里上班,收入怎么样?”项雪龙一一问起。冯树银告诉项书记,儿子在无锡当厨师,一个月收入还凑合。“想没想过,让孩子回到市区或者灌南县城上班?”听到书记讲了这句话,她一下子打开话匣子,“肯定想啊,在外打工还要租房子,挣8000元钱,不如在家挣6000元钱,但是回来找不到合适工作啊。”
不少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憧憬家人都能在家门口就业。听着一句句质朴的话语,项雪龙动情地说,不是说连云港人出去闯事业不好,但是抛家别子外出打工,我感觉到心理压力很大,有时候也很心酸。这说明我们地方经济发展不充分,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少。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发展上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满足大家的愿望和期待。
项雪龙实地考察6个乡镇的工业集中区,详细了解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等情况。在灌云县龙苴镇工业集中区,他随机走进一家纺织企业。看到书记来考察,企业负责人林国兵热情地介绍企业情况。他说,自己以前在浙江打拼,现在返乡创业,企业效益还不错,带动了本地180人就业,工人月收入平均5000多元。项雪龙鼓励他把事业做起来,企业发展好,并引荐有意向的朋友回乡投资,带动更多本地村民就业。
灌南县张店镇、北陈集镇,灌云县龙苴镇过去都没有工业集中区,一个乡镇更是没有几家企业,现在这几个镇都建有工业集中区,并招引了一批企业入驻生产,带动周边很多农民增收致富。项雪龙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说,县域经济发展,镇村经济是基础、是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镇都要因地制宜,大抓工业集中区或产业发展区,大抓工业项目,大抓产业发展,努力做强镇级经济,镇里有实力了,财政有钱了,为群众办实事做服务就有了基础和底气。同时,各镇村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扎扎实实把项目抓上去,全力振兴镇村经济,才能夯实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基础。当前,我们还要抓住农房改善政策的窗口期,推动农民居住逐步向城镇集中,提高镇区建设规模品质,让农民享受更好公共服务,加快推动农村文明进步。
只有对基层干部满怀信任,群众对基层组织才能放心
穷村要变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子,只有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强了,才能带动村庄全面发展。
在深入8个乡镇、11个村走访时,项雪龙看望了正在坐班值班的村干部,与大家谈论最多话题,除了如何增加集体收入,就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上淋村支部书记董贵楼告诉项书记,村里抓住镇里建设五金产业园的机会,积极引进生产项目,一年就能拿到14万元厂房租金,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营收,前年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村民们都非常高兴,现在对团结带领村民奔小康信心满满。
项雪龙高兴地说,基层干部就要把全部心思放在发展经济上,真心实意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把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发挥得更好。我们也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方式,加大奖励,让广大基层干部有尊严、有激情、有底气地投入到发展经济、为民服务工作中去。
相反,有的村庄经济十分薄弱,干部精神状态欠佳,发展思路不清,甚至连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都没有,不得不租用群众住房办公。他说,基层组织强,小康进程快,百姓满意度高。要聚焦“堡垒工程”“六个一”目标和人员、阵地、功能“三项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诗经》中的“乐土”“乐郊”,《礼记》中的“大同”“小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杜甫诗中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直是人们不懈的追求。眼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在我们面前。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更优美的环境、更好的教育医疗……这都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聚焦“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咬定发展不放松,聚焦聚焦再聚焦,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满怀激情投身干事创业,用辛勤的劳动,用奋斗的汗水,用务实的苦干来一一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