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悄然兴起“汉服热” 或给港城文旅开发带来新契机

【连网】张晨晨

 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近段时间以来,在连云港城市游园、热门景区以及大学校园,越来越多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闪亮登场,让港城多了几分传统文化的古色古香。据悉,近年来,汉服文化在中国城市年轻人中形成一种新的风潮。据初步估算,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从流行西式服装到“汉服热”的蓬勃兴起这种向传统文化的回归趋势表明,当前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文化自信的增强。而连云港近期渐显这种文化风潮的复苏,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文博会上,都出现了各式各样身着汉服的青年人身影,甚至出现了市内首家汉服售卖实体店。那么,汉服热缘何兴起?汉服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汉服走红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因素?

港城正悄悄出现“汉服热”

“在此之前,大部分人对汉服的印象,可能停留在古装影视剧中,或者是一些旅游节上的演出服、古街古镇的日常巡演中。但这几年,汉服已经慢慢走出这种固定的文艺圈子,开始下沉到市井民间,带起了一阵不小的热潮。”走进位于海州陇海步行街一家汉服售卖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装修、木质的屏风、摆放在角落的烛台,各种造型华丽的汉服,整齐地挂在衣橱内,使人仿佛瞬间穿越回汉唐时代。据该店负责人介绍,他们家店算是连云港首家专卖汉服的实体店铺,而她本人也是一位十足的汉服爱好者。

“我本人其实喜欢二次元文化,国风向的cosplay也是我一直热衷的,这让我逐渐爱上传统的汉服。汉服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服饰,已不单单只是出众的工艺品,而是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凝结与呈现。”这位90后店主介绍。汉服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一股潮流,也不仅仅只是因为服饰本身的华美,而是其所蕴藏的深厚传统文化魅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折服。

因此,为了推广这一传统的服饰文化,该店负责人积极投身于线下的汉服销售与推广。“我们店的汉服,都是从杭州、上海的线上合作方那里进货,全部手工制作,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都有,能够满足各个阶层爱好者的需求。”实际上,“汉服热”的兴起,是有明显趋势的———根据数据显示,去年3月,淘宝网在“淘宝新势力周”期间发布的《2019中国时尚趋势报告》显示,在时尚搜索关键词趋势TOP10中,汉服位列女装排行榜的第三名和男装排行榜的第十名。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指出,2018年购买汉服的人数同比增长92%,在购买汉服最多的城市TOP10中,成都排名第一。

分析人士指出,古风汉服市场才刚刚兴起,背后的可挖掘空间非常巨大,蕴藏了千亿级市场体量。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汉服的销售市场,与汉服相关的产业也随之兴起,成为新亮点。从汉服周边配饰,到汉服租赁、汉服体验馆等店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汉服”偏“小众”热于小圈子

“汉服是汉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服饰,它不仅包含着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更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物,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据江苏海洋大学艺术学院业内专家分析。随着国家队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视,加上市民对古风文化的接受程度日益增高,很多人喜欢上了这种独具魅力的服饰,专事收藏的大有人在;有的爱好者甚至将汉服作为日常服饰穿着,在青年人群中表现尤甚。

但即便如此,在连云港这样的三四线城市,“汉服文化热”仅仅展现了一丝苗头,尚未表现出蓬勃的扩散态势。据汉服店负责人坦言:“因为本地文化氛围不如一二线城市,总体上来说,目前,店里租借汉服的,比实际购买的多,而租借的大多数都是为满足一些初阶汉服爱好者的拍照欲望以及高校社团和圈子里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包括一些商业活动的走秀串场等活动。相对展示的空间有限,还比较小众。”

“我个人平时挺喜欢汉服的,对这种严格遵循古代形制的服饰,存在着天然的敬畏感和仪式感,更有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在汉服店,笔者遇到一位挑选汉服的顾客王小姐,她能清楚地说出一大串专有名词:对襟齐胸襦裙、曲裾深衣、道袍、裋褐、飞鱼服等。她介绍说,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初,在浙江省西塘古镇,都会举行汉服文化周活动,她已经亲身参加了好几次,感受到了这种服饰的文化魅力。当得知港城也开了一家汉服店,她便迫不及待地慕名前来。“不过碍于本地圈子的狭窄,自己平时与人交流汉服文化的机会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孤身自赏’罢了。”因此,该店也是带着一种试水心理,规模不大,免得成本回不来,但能够成为港城汉服文化推广的平台,也是值得赞赏。

■ “汉服热”有助于本地文旅开发

“穿汉服,一开始主要局限于年轻的汉服爱好者的圈子文化,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消费高涨,加上文化政策引导,汉服热兴起,并再次上升到汉民族的文化象征,有着某种身份上的自豪感。事实上,这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据连云港市文广旅局文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只是着迷于汉服的视觉之美,也开始热衷于挖掘和追求汉服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其实对于一座城市的文旅开发大有裨益。

“毋庸置疑,汉服热的兴起,除了一些爱好者的带动,还包含很多的平台推广,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以及时下最为热门的古风偶像剧的盛行,还有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平台的推动,都助推了这股子传统文化热潮。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正好嗅到了其中的文化商机。”业内人士举例,在古城西安,公园、景区、街头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市民;而在隔壁的徐州,两汉文化是当地招牌文化,同时“汉服热”也在毫无意外地复兴。除此之外,在不少城市,汉服还走进庙会、“国学”课堂、成人礼现场等,俨然成为推动当地非遗文化复兴、带动当地文旅开发的新“符号”。

而相对于连云港这样的旅游城市,“汉服热”的兴起,无疑也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连云港曾产生了不少古典文学,《西游记》《镜花缘》等,这些都能成为汉服文化推广的有力文化土壤。而全国知名的汉代女尸凌惠平,同样也是汉服的绝佳代言人。在各大景区,都存在一些古典文化典故。这些都能与汉服文化巧妙承接,带来耳目一新的文旅新业态。”业内人士坦言。连云港应该抓住这种“文化热”,积极强化汉服文化在本土的落地,不断培植新的爱好者圈层,带动文旅事业产业更上新的台阶。

实际上,汉服的推广并非易事,这在于汉服市场尚不具备成熟的产业链条。据记者了解,当前,汉服市场正处于自发生长的状态,主要是靠民间爱好者、企业、协会等的推动。这导致市面上的汉服良莠不齐,供需不平衡。据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协会相关专家分析,汉服产业想要良性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术领域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我希望未来某一天,每个人都可以将汉服当作常服,穿上大街,而不用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希望大家都来弘扬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民族和城市的瑰宝。”汉服店负责人如此感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