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爱国情 奋斗者】王士华:将一缕“黄金丝”铸成国之利器

【连网】(通讯员 连英才)十年寒霜磨利剑。自2009年踏入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之路,整整十年时间,王士华将自己沉浸于被国际化纤界称为“黄金丝”的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研究中,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一股韧劲,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完成了一轮轮蝶变,把一缕黄金丝铸成了国之利器。

TIM截图20191120114029

1987年参加工作的王士华,先后担任连云港市针织一厂技术员、车间主任、企管科长、厂办主任等职务,连云港市纺织工业有限公司副科长,江苏奥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长、技术中心主任、副总经理,连云港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现任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纤维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

2011年王士华创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实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材料聚酰亚胺纤维的产业化。主持完成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干法纺丝工艺技术实现聚酰亚胺纤维的产业化生产;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反应纺丝”新机理,开发了原液反应釜、高效搅拌桨、加料装置及在线粘度控制成套设备,攻克了前驱体纤维的稳定性问题,形成聚合物合成-纺丝-后处理等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了装备成套化;拥有聚酰亚胺纤维技术研发及全套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建成了全球首条千吨级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聚酰亚胺纤维制造商。项目产品与国际水平(P84)相比,综合性能提升了80%,生产效率提高了近10倍,能源消耗下降了约50%,实现了清洁生产并获得国家化纤行业绿色纤维认证。

该项目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孙晋良院士、蒋士成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鉴定,项目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反应纺丝”关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聚酰亚胺纤维的实施,开创了我国高性能纤维生产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新局面,对于打破国外垄断,促进我国化纤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我国高新纤维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和水平都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TIM截图20191120114001

研发之路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创新路。为解决聚酰亚胺纤维的染色难题,王士华把目光转向了原液着色这一关键点。从实验室到小试,再到中试,最后到产业化,终于开发出黑色、墨绿色等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此后,王士华又在细旦聚酰亚胺纤维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单丝纤度最细可达0.5至0.8dtex,并实现规模化量产。

作为企业负责人,王士华不断创新,注重技术及产品的融合,带领研发团队实现了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应用技术的新突破。在环境保护领域,该项目产品细旦、超细旦聚酰亚胺纤维已成功用作高温烟气过滤材料,有效降低PM2.5的排放,为大气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特种防护领域,开发的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特种防护面料在国际上首次应用于军警防护服装,目前已成功列装森林武警15式战斗服、15武警特战头套、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有效增强了军警部队单兵的作战能力,保护战士的生命安全;在航空航天领域,该项目产品聚酰亚胺短切纤维、聚酰亚胺长丝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战术导弹的绝热层、透波性雷达罩、核设施防护层、特种电缆护套等。聚酰亚胺纤维应用技术的成功突破,快速提升了我国环保产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王士华还主持了包括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领域)2011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性能耐热型聚酰亚胺纤维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干法路线分项”、国家发改委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年产1200吨高速干法纺细旦聚酰亚胺纤维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温过滤及特种防护领域用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研发及产业化”等在内的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件,其中第一发明人6件、第二发明人1件,“一种工业化的聚酰亚胺纤维牵伸方法”获得2018年度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种细旦/超细旦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获得2016年度中国专利优秀奖;拥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2011年至今合计发表论文11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SCI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4篇。《干法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结构与性能》获2015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