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城暖百姓守初心 加减乘除践使命———市城市管理局以主题教育促城市管理精细化

【连网】□张晶晶 孙淑莉 汪斌 耿亚琼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党组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治理能力,系统构建服务管理体系。以“城暖百姓”为引领,以“加减乘除”为手段,致力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深刻理解服务与管理的辩证关系,充分认清服务与管理是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克服具体工作中,在“我是谁”的认知上、在“为了谁”的信念上、在“依靠谁”的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区分对立,做到知信行合一,着力推进城市管理品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做“加”法,以系统化、接地气的服务,顺民之气;做“减”法,应放尽放、当免则免,优化程序、增加效率,疏民怨气;做“乘”法,创新方式、推进重点、升级平台,增强能力素质,提升高效工作心气;做“除”法,紧盯重点热点,切实破解制约管理品质提升的难题,打好破袭战,以高质量的工作实效提振“后发先至”士气。

对标初心找差距

为民服务做“加”法

推进“城管驿站”服务平台建设。结合城管职能工作,调配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小而精”、接地气、有内涵的思路,在火车站建设“城管驿站”服务中心,在龙河广场设立“城管驿站”服务岗亭,打造集休息、阅读、急救、饮水、咨询、雨具、母婴室等于一体的服务中心,把服务放在心上;构建以服务岗亭为基点的管理网格,加密市容环境巡查监管、意见收集,把管理抓在手上;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载体,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文明公约,吸引、汇聚社会各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正能量。据悉,第一批“城管驿站”服务岗亭将于12月设置完毕,火车站“城管驿站”服务中心现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初建成使用。

构建“城心帮”常态服务机制。“城心帮”志愿者服务是城管部门依托网格化管理,结合城市管理日常工作,以贴心服务群众为目的,以“管家式”精细管理为基础,以“书香城管”“大手牵小手”“城管四进”、护学岗和日常救护等活动为内容,构建的共建共治共享、全民参与的服务品牌。2019年5月,“城心帮”志愿服务项目被连云港市文明办评选为第四届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十大品牌;2019年8月,在第四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民政厅、共青团江苏省委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目前,该品牌以城管基层党员干部为骨干,汇聚了10余家企业单位、1000余人深度参与的社会公益组织,固化了“看见难处问一下,遇到困境帮一把,扶贫慰问捐一下”日常服务机制。自2018年以来,城管执法人员先后救助、帮扶市民130余人次;多次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书香城管进校园”、“城管小课堂”等活动,捐赠学校图书馆急需书籍500余册;普法宣传、现场释疑100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连续7年设立“助力双考、爱心护考”服务点,为中高考保驾护航。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以公厕建设管理“六有”工程为抓手,做到布局有规划、落实有计划、执行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提质有精品、推广有示范,着力提升群众如厕环境。自2018年起,规划编制《连云港市公共厕所专项规划》,紧跟城市建设步伐和群众现实需求,实现公厕建设精准定位;拟定公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三年内公厕新、改建任务,完善公厕电子导厕APP系统,确保短期内提升公厕建设档次;制定连云港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标准,为全市旅游景区、公园、车站码头、农贸市场及农村公厕建设提供参照;健全完善公厕管理养护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厕管理水平,为市民群众提供一个干净、整洁、清新的如厕环境;在实现公厕基本用途的基础上,外延拓展功能,着力将公厕打造成“男人能休息、女人能化妆、儿童能玩耍、老人能休闲”的新型公共服务空间;新建、改建一批高标准公厕,为全面提高我市公厕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截至目前,我市新建精品公厕24座、农村公厕556座,设置公厕导示牌700余块,常态加强公厕保洁监管督导,较好地改善了群众如厕环境。

对标使命找差距

便民服务做“减”法

权力下放减距离。以方便群众为导向,明确权力清单、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完善操作流程,减少权力运行中间环节、缩短群众跑腿路径、拉近干群关系距离。强区放权,应放尽放。区分层级,按照实际承接能力,差异化赋权海州区、各管委会以及镇政府行政处罚权137项,行政许可权9项,其他权力事项6项,权力下放提高了审批管理效率、缩短了审批时限、简化了审批环节,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承诺试点减手续。持续加力“放管服”改革,积极实践城市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新探索,取消“设置店字招牌”事项中“产权证明”,实行告知承诺制。“设置店字招牌”事项与群众关系密切,是被赋权单位所办理许可事项中办理数量最多的,每年仅海州区就需办理1500余件。自告知承诺试点以来,对“设置店字招牌”事项,在取得营业执照但不能提供不动产权证的情况下,许可机关不再索要有关证明房屋产权,实行书面承诺办理,极大地减轻了办事群众的材料准备负担、减少了相关环节的审核。

信访化解减忧虑。坚持开门接访、带案下访,近两年来受理群众信访诉求167件,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理回复率、回访率均达100%。一批涉及占绿毁绿、广告店招、露天油烟、垃圾弃置、乱搭乱建等民生信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推行网上阳光信访模式,方便群众便捷快速表达诉求;采取依法分类办理规则,解决群众诉求更有法律保障;领导带案深入基层现场,推动重大民生事项加速办理”三项措施,着力解决了一批城管系统的信访积案、疑案,突出处理好群众感知度、认知度、敏感度较高的信访事项,化解多方矛盾,减轻居民忧虑、稳定社会秩序。

对标责任找差距

提升能力做“乘”法

高质推进垃圾分类,提升污染防治乘数效应。以垃圾分类治理为具体工作抓手,加大道路扬尘管理,规范渣土运输管理,全力落实污染防治攻战工作部署。办结市攻坚指挥部派发的问题线索112条,完成省大气污染治理驻点督察组交办3批次15个问题整改工作,建成投运国内首个垃圾干化项目,常态强化落实道路清扫保洁。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垃圾分类小区453个,新增垃圾分类投放设施12000个,全市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77.3%,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92%。基本建立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暂存、运输、处置全链条收运处理体系;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投放覆盖率超过60%,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超过55%,环卫体系作业能力日渐成熟。

创新推广非诉模式,提升法治城管倍数效应。为打破城市管理品质制约瓶颈,进一步规范法治城管建设,将多渠道提取管理相对人信息,零口供不接触当事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法院司法强制执行有效整合,积极探索创新非诉案件办理模式,实现了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住建部城建培训中心、省住建厅多次邀请我市城管部门在全国、全省城管系统培训会议进行宣讲,省内外20余个城市来我市调研学习。今年11月,在国家住建部考察调研中,受到充分肯定;并于同月,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培训中心主办、市城市管理局协办了“城市管理领域非诉执行案件解析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训班”,来自安徽、江西、四川、山东、山西、陕西及本省等13个地市的城管部门参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加快建立信息平台,提升智慧管理指数效应。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在提升新时代城市精细治理能力上狠下功夫。综合应用北斗卫星定位、数据无线采集、视频监控、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打造城管执法综合信息平台;配合城管行政执法机制改革,建成了多功能的案件处理监管中心;开发了智慧执法网上办案信息系统,实现了从现场发现、取证、立案、处罚到结案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建成了北斗卫星定位管理平台,能够对工程渣土车、环卫作业车、执法车进行定时、定点、定路线调度管理;搭建了视频管理平台,能够对建筑工地、重要地段、重要节点、专业车辆进行智慧监控;所有信息化应用全部部署于市政务云平台,相关数据自动推送到市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条块协同治理模式,完善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建立城市服务管理实时、全过程信息化、可视化、档案化管理,着力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网格整合构建,以信息技术提升管理能力,努力实现治理更精细、市容更精美、服务更精心。

对标先进找差距

破解难题做“除”法

“无违乡镇创建”破除抢建偷建难题。违法建设的存在不仅侵蚀城市公共资源,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危害社会公平正义,扰乱经济秩序。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城管局通过创新性地开展“无违建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为牵引,采取“破旧立新、注重宣传发动,清除壁垒、突出建章立制,消除旧账、强化攻坚克难”的方法步骤,以改善城镇环境和方便生活为初衷,广泛宣传“无违”创建的重要性,提升市民理解、参与创建的意识;定期巡查、随机抽查、专案督查、季度通报等制度,构建较为完备的“无违”创建政策体系;实行“挂图作战”,逐级分解消化存量违建,健全巡查防控网格,初步构建形成覆盖全市的四级网络巡查体系,确保了新增违建“零增长”。2018年12月全省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我市开展“无违”创建活动有关做法得到省住建厅领导的表扬肯定。

环卫终端建设破除垃圾无害处理隐患。针对我市发展实际,科学预测垃圾产生增量,合理布局环卫处理终端设施,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紧盯各类环卫终端设施建设进度。继2018年灌云光大生活垃圾发电厂建成投产后,今年新建3座县区垃圾焚烧厂,其中灌南县生活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能力700吨,将于12月底建成运行;东海县、赣榆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开工建设,预期2020年建成,届时将新增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300吨。与此同时,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飞灰(应急)垃圾填埋场建设,也已按照既定序时破土动工,预计年内新增飞灰库容47.9万方,明年再增20万方。连云区、赣榆区分别建成1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厂,均已投入运营;灌南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已开工建设,高新区装潢垃圾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海州区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已开展征地、设计等前期工作,东海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已开展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日处理能力100吨粪便处理站和60吨垃圾转运站建设。明年,我市垃圾分类治理将实现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两个10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