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夏丹华)婆媳关系似乎是“千古难题”。但是,在灌南县汤沟镇支沟村,有一位66岁的刘秀梅老人,她把植物人儿媳范月娟当成自家的闺女,整整照顾了16年。不可思议的是,经过婆婆悉心的照料,儿媳妇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不仅能开口说话,也能自己进食了。
笔者来到刘秀梅老人家里,老人正在和儿媳妇吃着午饭。桌上的菜很简单,一盘大白菜烧千张,一人一碗白米饭。“真不好意思,也没有像样的地方给你们坐。中午11点半才下班,到家就烧饭给儿媳吃,她一个人在家我是真不放心。”婆婆刘秀梅边说边往范月娟的碗里夹菜。
笔者在现场看到,虽然住的是平房,但家里收拾得很干净,范月娟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尤其是一看见婆婆,眼睛就发亮。问起婆婆刘秀梅对她的照顾时,范月娟抬起头笑着大声地回答:“妈好!”跟范月娟交谈时,简单的问题也能回答。
刘秀梅至今仍记得,儿子儿媳婚礼当天,范月娟在众人的起哄下满脸羞涩地低头喊了她第一声“妈”,让她心里美滋滋的。婚后的范月娟勤快能干,不管是地里的农活,还是家务活,样样不在话下,对待公公婆婆更是体贴周到。
婚后生完孩子,范月娟和丈夫陈忠义去了常州打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上班途中,范月娟因车祸导致小脑受伤成为植物人,只能躺在床上,无法言语,而当时孙女才2岁,刚刚学会走路。为了救治范月娟,一家人花光积蓄,还借了亲戚朋友的钱,一共花了15万元,所幸保住了性命,但后续治疗费用也不小。无奈,刘秀梅的老伴只得在工地做小工,很少回家,儿子陈忠义也不得不一个人继续在外打工挣钱。
刘秀梅对儿子说:“儿子,你放心去做事,家里还有我,她就是我的亲闺女,我不会亏待她的。”这一来,刘秀梅成了家庭主要劳力,既要操持家务事,还要照料范月娟。范月娟身高1.65米,体重140多斤,而刘秀梅身高才1.5米多,照顾起来着实有些困难。但她无怨无悔,每天早上6点不到,刘秀梅就起床做早饭,先端到儿媳面前,给她梳洗、喂她吃饭,清洗衣物、擦洗身体。忙完这些,匆匆扒几口饭,还要出门忙农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悉心照顾儿媳的第5年,范月娟的手臂慢慢有了知觉,也能慢慢地坐了起来。这以后,刘秀梅每天扶着她坐一会儿,还给儿媳准备了轮椅,让她可以自己坐着出去转转,腿在借助外力下也能走几步。恢复行走能力后,范月娟奇迹般地开口说话了,也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自己也能用勺子吃饭了。为了方便儿媳活动,刘秀梅还请村上木匠特制了带滑轮的长凳,在她不在家的时候,范月娟也可以自己出门晒晒太阳,活动活动。“刘秀梅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们村公认她是一个好婆婆。”邻居汤井梅夸赞。
看着儿媳日渐好转,刘秀梅老人在忙完农活闲暇时,去镇上打零工补贴家用。只要能挣到钱,累点脏点的活刘秀梅都愿意做。邻居劝刘秀梅不要那么辛苦的时候,她常说:“只要能动,挣一点是一点,儿媳每天还要吃药,一个月开销也有千把元钱呢。”
“孙女今年17岁了,在家的时候也帮忙一起照顾她妈妈,很懂事。”刘秀梅告诉笔者,去年儿媳再次发病,在县医院住了几次院,邻居就会劝她,不要看了,自己那么大岁数了,真的太辛苦了。可刘秀梅的回答朴素得令人动容:“儿媳从东海嫁到我家,那就是我的亲闺女,我怎么对我闺女,就怎么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