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李耀华 孙荪 嵇媛媛
村内两三层的小楼连片,乡村道路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也是乡村旅游景观,村民不出村即可灵活就业。这是灌南县汤沟镇大同村的真实写照。不久前,笔者行走在大同村中心路上,看到路边的月季花格外艳丽,作为江苏省“水美乡村”,如今的大同村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旧面貌,处处呈现出清流环绕的新型乡村新气象。
小村变身始于良好规划
汤沟是全国知名乡镇,但此前大同村却谈不上有什么起色。大同村有村民小组12个,常住居民近千户,耕地面积3790亩。村民多分散居住在不同的聚居点。与苏北其他普通村庄一样,昔日的大同村基础设施薄弱,全村绿化仅有单一的杨树,村内外沟塘淤积杂乱。
“看起来是‘纯天然’状态,却一度出现乡村综合治理的缺位。”汤沟镇副镇长左华磊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汤沟老乡必须大步流星,大同村独特的优势要得到很好发挥。”
大同村四面环水,村内沟塘纵横,是全县所有村居中最能形成大面积水面、循环水系的村庄。2017年,汤沟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大同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并请专家设计了30个子项目。该镇除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补助,利用好镇里自有资金外,还引进第三方市场主体。
“大同特色田园乡村,就是要改变乡村建设光贴钱不赚钱的老路。”左华磊说,“做活水文章,扩大绿色影响,通过养殖、休闲、垂钓、农家乐等方式,才能走出一条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发展道路。”
产业配套活了水美乡村
大同的水系得天独厚,古硕项湖、古六塘河、古屯河环绕全村,为该村落留下丰厚的积淀。利用水系打造乡村文化名片,让村民了解家乡的历史,才能留住乡村文化的根。
建设者在大同村主次干道两侧及塘边、河堤、广场等处进行绿化和景观塑造,配套建设水上凉亭、亲水平台,垂钓码头、红色小岛公园等景观建筑物,从而形成了苏北水乡特色,一个村在园中、园在村中的独特风景就出现了。
与此同时,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和村民健身活动广场,以及一大批公共配套设施的配备,让这里的村民们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巨大实惠。大同村还多维度发掘大同文化,注重对古旧村居、酿酒文化、农耕文化、渔业文化、红色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丰富了地方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光有这些还不够,产业配套还必须跟上。“镇村干部想得更远,配套建设悉数跟进。”大同村党支部书记陈华军满脸都是责任感。“我们以水美乡村创建为基础,以苗木和中药材种植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竹海渔乐乡村游,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垂钓、农耕体验、竹林烧烤等子项目,从而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局面。”
生态秀美,大同未来可期
“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每个月在家门口就能收入2000多元,这在过去真的是想也不敢想。”今年61岁的封树萍在村里的苗圃基地工作,她每天按时上下班,还不耽误忙家务。
依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推动全村脱贫攻坚进程,确保全村村民一个不少地走上致富路。作为远近闻名的精品苗圃基地,大同村目前拥有苗圃1000多亩,栽种大叶女贞、榉树、朴树等景观树种。村里运用“政企”联合扶贫模式,通过企业自筹、政策扶持、村集体参与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源头活水。
“现在的大同村,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竹海渔乐乡村旅游项目越来越成熟,全村五成以上的留守村民可在家门口轻松赚钱。大同村将成为真正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特色水美乡村。”村支部书记陈华军满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