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赣马镇大毛庄村:党建引领谋发展 描绘乡村新画卷

【连网】□ 伏广进 刘乙萱 王海超

空气清新,绿树环绕,家前屋后干净整洁,顺着平坦宽敞的水泥路行至村头,村民正在稻虾混养的田地里忙碌着……

近日,笔者走进连云港赣榆区赣马镇大毛庄村看到,这里村居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2018年以来,按照“党建+产业、扶志+扶贫、文明+环境”的发展思路,该村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食用菌大棚生产等高效农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去年底,村集体收入3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0000元。与此同时,全面推动村庄环境整治,打造宜居村庄。在2年的时间里,大毛庄村从最初的省定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省级创业型村、赣榆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优秀村,村庄面貌、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村870口人,只有790亩耕地。2016年前,负债累累的村集体年收入不足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其中贫困户就有33户86人。加上村里党员干部组织观念淡薄、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村民怨声载道,上访不断。”村民王永其回忆道。作为全区为数不多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大毛庄村地处我市赣榆区赣马镇西北部,在全区干群的印象里,这里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2018年1月,市扶贫工作队进驻赣榆区,担任大毛庄村第一书记的市财政局资产管理处副处长杨涌在了解情况后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大毛庄村摘掉贫困的帽子,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想要脱贫摘帽,关键是要找准路子。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大毛庄村通过村民大会成立了村集体所有的连云港鑫农稻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社合一”的模式发展“优质水稻+小龙虾”特色产业,共投入64万元流转土地212.53亩,同时充分利用镇电商资源,加大“优质水稻+小龙虾”品牌的建设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累计销售小龙虾0.3万公斤,收入9.6万元,收割优质稻虾米2万公斤,实现增收30万元,直接带动27户贫困户如期脱贫,同时安置本村及周边村民40人进社务工,近15万元的用工支出全部进入了村民口袋。此外,该村还开发了16亩核桃园对外招商种植核桃,既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又增加村民收入。

在市后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里还积极发展食用菌大棚生产,首批投入20万元,建设了9个、面积共达6000余平方米的平菇大棚,每个棚以3000元的年租金发包给村里的村民和有劳动能力的2户贫困户,以‘输血扶贫’的方式,从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给予帮扶,带动贫困户同走致富路。“今年我家棚子里的平菇产量能有5000多公斤,净收入2万元,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这全亏了村里对咱贫困户的扶持,真是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说着,大毛庄村的贫困户周文国脸上布满笑容。

在尝到甜头后,村里又投入了40余万元建设16个平菇大棚,让村民们放手发展。“目前全村形成了南有稻虾基地、北有食用菌大棚、西有核桃园林的高效农业新模式。到去年底,村集体纯收入升至38万元,全村33户贫困家庭86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咱们大毛庄村便一举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杨涌自豪地说。

在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后,大毛庄村立刻着手全村环境的治理。按照“路平、水清、树绿、灯亮、庄净”的标准,请来南京建筑设计院实地勘察村庄,设计出村庄5年规划方案,协调筹措资金近百万元用于修桥铺路、河道整治、绿化亮化等。去年五一假期,村干部带领72户村民将门前的猪圈、厕所、围栏、小菜园等违建全部拆除,让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个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村子里原先都是土路泥路,一下雨就满是泥泞不好走,居住环境更是脏乱差。如今大街小巷都修了水泥路,还装了路灯,做了绿化,建了村民活动广场,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舒心。”村民周文皆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物质生活富足后,为全面提升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每逢年节,大毛庄村便举行文艺演出鼓舞村民士气,激发建设热情,并对村里涌现出的“好婆婆”“好媳妇”“好党员”进行表彰,以榜样带动村民素质提升;每学期末,村委会还会在小学生中开展“优秀少年”评比活动,为村上品学兼优的孩子发放课外读物并颁发证书;重阳节开展“爱老 尊老 敬老”活动,为80岁以上老人购买棉被,并与他们忆苦思甜……如今,大毛庄村的全体村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大家努力建设村庄的劲头也更足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