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实施村级活动阵地“四常”机制 让群众愿来常来

【连网】8月的天气骄阳似火,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党群服务中心也热闹异常,一场集文化演出、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的“文化大集”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吸引了200多名党员群众参与。

近年来,连云港市针对村级活动阵地使用频率不高、服务功能不优、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建立健全村级活动阵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四常”机制,推动阵地聚人心、服务有温度,着力打造“村社综合体、百姓会客厅、党建主阵地”。

微信图片_20200811125103

(新建成的党群中心,全部达到“六个规范”要求。)

规范化管理,推动“大门常开”

“近三年我们先后投入2.5亿元,新建改扩建村级活动阵地976个,推动全市1427个村全部实现有阵地,但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该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介绍,我们专门出台了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意见》,推进选址、功能、标识、服务、管理、保障“六个规范”,实现阵地“全部有”向“全部优”转变。

针对群众办事找不到人、效率不高等问题,该市全面推行村干部办公定点、岗位定人、工作定责、服务定效“四定”工作法,做到每日去向、联系方式、值班安排“三公开”,真正让群众到服务中心能办事、办成事。该市还建立随机暗访、问题核查、晾晒进度、述职汇报“访查晒述”推进机制,督促村干部在岗在位。今年市县两级累计开展明察暗访63次,谈话提醒村干部107人次。

微信图片_20200811125113

(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社会化运营,推动“场所常用”

为了让村党群服务中心真正“热闹”起来,该市积极解放思想,改变村级活动阵地仅靠政府“买单”、少数村干部“当家”模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驻地单位、乡贤能人等多方参与,通过市场运作、房屋置换,推动卫生室、幼儿园、超市等聚拢到服务中心周围,形成“十五分钟为民服务圈”。允许村级将空闲房屋出租,引进社会组织开办作业辅导班、舞蹈培训班等公益项目,以接地气、有生气的服务助推阵地“活跃”起来。目前,全市所有村级服务中心全部设立淘宝服务站,平均进驻社会组织3.4个。

“村服务中心对我们这些小微社会组织开放,不仅解决了我们无阵地的烦恼,也活跃了村里的人气,实现了双赢”,连云区荷花街道荷花社区四叶草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说。

微信图片_20200811125123

(开展“城市资源进村部”活动,为群众送法律、送健康、送农技。)

集约化整合,推动“活动常办”

针对村级挂牌多、考核评比多等问题,该市在全市部署开展“牌子乱象”专项清理,集中整治只挂牌不进驻、不服务等问题,平均每村清理31个牌子,切实为村级减负松绑。规范设立便民服务、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功能室,实现村务管理、党群活动、为民服务一体化。

每季度联合司法、卫健等部门,每季度开展“城市资源进村部”活动,“打包”到群众“家门口”送法律、送健康、送农技,引导优质资源向村级倾斜。积极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职能优势,组建志愿服务、巾帼建功、文艺汇演等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乡村广场舞等普惠性、长效化党群活动,增强活动阵地使用率和磁力。

便民化服务,推动“群众常来”

“党群服务中心,既要让党员常来,也要让群众愿来,能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该市分管基层党建的负责人谈到。

为此,该市专门编印《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指南》,梳理设立党群、户籍、水电、计生等9大类、50余项代办服务清单,“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针对群众服务不定时特点,该市探索朝九晚五之外错时服务,实行“询问、办理、反馈”流程管理,让“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回应,目前村级可代办85%以上涉及民生的服务事项。

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该市还在部分村级活动阵地,开设红色放映厅、棋牌颐养室、村情档案馆,免费向居民群众开放,真正让群众有事时想到来、没事时愿意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