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海州:“支部安家”为城中村带来幸福生活

【连网】(通讯员 邵沛源)“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这首流行于上世纪60年代的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曾在苏北地区广为传唱,曲中“安家”的做法,如今在连云港市海州区广受群众称赞。

...

(党群服务中心“真服务”)

“这里居住环境虽不如新小区,可我们沈圩人有一份自己的幸福秘籍。走,带你去看看。”刚一见面,海州区浦西街道沈圩社区主任刘杰便卖起了关子。行走在居民区,不时有居民和刘杰打招呼,刘杰对打招呼的每个人都能叫出名字,一栋黄灰相间的两层小楼,屋顶上“沈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几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一楼活动室里,刚结束《苏梅卖妻》剧目排练的沈圩淮海剧团成员,正在整理道具装备。“多亏了他们,我们才有阵地,你看这里有空调还有各种音响设备,都是免费使用,每天和街坊们一起,别提多开心了。”团长郭家田不禁打开了话匣子。

...

(支部引领信心足)

“不到一年的时间,从‘泥腿子’进城的脏乱差社区变身全市基层党建示范点,靠的是什么?是党组织的力量!”刘杰介绍。交谈中得知,沈圩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居民大都来自“洗脚”上岸的农民及外来户,人员成分复杂。过去,这里治安问题严峻,邻里矛盾多发。虽有一些积极性高的退休党员参与社区事务,可一直没有固定阵地让他们发挥余热。针对零散居住的老旧小区,社区开始试点“支部安家”项目,即把支部直接建到居民小区里,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将辖区划分成四个支部,相应区域内党员集中在一个支部,推选社区具有影响力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每个支部配备办公室及居民文娱活动室,实现阵地、人员、功能同步下沉,实现为民服务阵地“零盲点”。

...

(便民利民是根本)

党建工作并不是生硬地讲解,支部安下了家,实现党员服务有阵地,还要扎根群众,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最初,社区开展便民活动时,只有2个党员参加,组织力几乎成为空谈,为了加强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支部将悉群众情况的社区离退休老党员拉入队伍,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平安巡逻、环境治理、邻里互助、矛盾调解等6个下沉事项,随后,网格员、共建单位、驻区单位等一一加入,各类民间志愿团队也陆续成立,社区基层党组织力量迅速壮大,社区面貌也随之一新。“以前经常发生偷盗事件,电瓶都要上锁,辖区还有吸毒人员,现在治安环境好的没话说。”上个月刚加入志愿者联盟队伍的居民吴海琳竖起了大拇指。如今,180个党员及志愿者长期活跃社区,四个支部每周至少开展1-2次便民主题活动,推进服务居民“时间、质量、意识”上“不打烊”。

...

(齐心协力解民忧)

浦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昊表示,群众需要什么,党群服务中心就搞什么。今后将继续增强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夕阳西下,几位居民正在家门口享受着悠闲自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时,5名身穿蓝马甲的巡逻人员也开始了晚班的志愿巡逻,夕阳的余晖洒在社区入口处写有“中国圆梦、家家有福”的白墙上,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