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无人”植保助农鼓“钱袋”

【连网】□ 李慧 王苏海

近日,连云港灌云县四队镇种粮大户吴述阶的优质水稻田里一片忙碌。在飞防员的遥控下,随着指示灯闪烁,一架载满药剂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白色雾状农药纷纷喷洒到稻田中。

TIM截图20200228115319

眼下,正是水稻抽穗扬花期,也正是防治穗颈瘟、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的最佳时期,现在有了无人机喷药,种植大户再也不愁找不到雇工喷药了。望着绿里透黄的稻田,吴述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无人机打药十多元一亩,省药、省工、省力,喷洒均匀,这效率,真是没话说了,简直太漂亮了。”在现场,围观的村民连连赞叹。记者看到,随着无人机飞过,无人机上面的螺旋桨形成的一阵阵旋风“压倒”了一块块水稻苗,同时把水稻苗吹开打药,将喷药覆盖得全面均匀。待无人机飞过,水稻苗立马又重新直起了“腰”。

中南村会计张丙超认真算了一笔经济账:“防治水稻病虫害,农民传统的方式是人工打药,一亩地得花费十六七元,费时不说,喷洒还不均匀,一个人一天最多喷洒10多亩。用无人机打药,一架无人机一天最少作业300亩,效率是人工的20倍!”

土地流转政策形式下,不少农户大规模经营农田渐成趋势,传统的人工喷药和机械喷药方式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需求。植保无人机具有效率高、速度快,可以减少农药和水的用量,降低人力、物力等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作业人员的二次污染和使用方便高效等特点,正广泛用于植保作业、林业监测、作物授粉、土壤湿度监测等领域。无人机自然而言已成为种田大户的“新宠”。

QQ截图20200514101919

随着一架架无人机悬空定点、直线匀速、转身回头,不到3个小时便完成了50亩稻田的农药喷洒作业。无人机飞防员邵勇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0亩水稻,如果人工喷药至少要3天,人工成本900元,农药成本1875元;而用无人机半天不到就能喷完,人工成本可节约300元,农药成本减少200元。从5月中旬开始,就处于业务繁忙状态,我们无人机现在的订单爆满,已经预约到了9月底。目前已服务农户约120户(次),作业面积2000亩。”

四队镇是灌云县农业大镇,今年水稻种植面积7.2万余亩,年初,四队镇主动与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线搭桥,先后协调8架无人机,在全镇推行无人机飞防作业,目前已经完成水稻喷药1.5万亩。仅此一项,可为农户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们要高效利用高新农业技术、高产优质良种、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和科学管理等手段,争取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全面推广采用无人机喷洒防治技术,力争打造出1万余亩标准示范田,生产出更多更好更优质稻米,真正实现今年秋季丰产丰收,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吴晓青介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