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 庄婷婷 薛海龙
在连云港灌南县新民村西北入口,“稻渔果”新民村的LOGO格外引人注目。三条蓝色相间的巨大水波纹中是红色的鱼饰,一株饱满丰硕的稻穗横跨其上,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稻渔果示范基地的字样赫然在目。
作为曾经的省定经济薄弱村,新民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近年来,村两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升组织服务功能,切实发挥头雁领富作用。短短三四年间,新民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省水美乡村、市基层党建示范点……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样本和范例。
“好长时间没见着张勇了,我们惦记着他呢。”86岁的村民王桂兰很想念省扶贫工作队的张勇。
2016年2月份被抽调到省委驻灌南帮扶工作队的张勇,之前是省沿海开发集团苏云公司的副总经理。两年扶贫期间,张勇一直为新民村四处奔波,从后方单位争取到288万元项目资金,建起了屋顶光伏发电、谷物种植合作社等扶贫项目,还建起了村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广场,让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百姓心里记着为这块土地奉献心血与汗水的好人。几年的脱贫致富征程中,他们亲眼所见“党员干部们”沉下身子,为这个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改变所付出的艰辛。
在村民眼中,村党总支书记孟德明是个只会干活不耍嘴皮子的实干家。孟德明高中毕业后就在村里工作,先做村会计,后做村书记,为人忠厚、踏实能干,干部群众信任他,上了年纪的村民们认可他,也很喜欢他。“德明干起活来不要命,上次带头跳进臭水塘中清淤泥。”王桂兰指着孟德明笑着说。
“这不是大鹏书记吗?昨天还和我家老孟说,大鹏这几天去哪了呢!”村民张广英看到赵大鹏很高兴。赵大鹏是2018年接替张勇来到新民村的。这两日,赵大鹏正在和村党总支书记孟德明商量,在村里考虑设置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为一些五六十岁的村民增加就业机会,也增加些收入。
“说心里话,我们新民老老少少都感谢党的好政策,十分感激扶贫工作队。光靠我们自己,怎么可能两三年内村子就变化这么大!”孟德明话语中是满满的感激。
省、市、县不断加大对新民村的帮扶力度,先后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00多万元,帮扶村集体成立了灌南县海润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了粮食烘干中心、198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177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部分劳动力就业,切实发挥了“惠民生、促发展”的带动作用。
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对于新民村是个重要契机。村两委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充分考虑本地村民的生产习惯、全县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后,积极争取各类帮扶资金600多万元。目前,4300亩的稻渔果复合种养基地已完成,稻渔果复合种养基地服务中心、冷库、电商交易平台、农产品检测中心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这些项目的实施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也带动了100多名低收入农户就业。
2017年是新民村的脱贫之年,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3.36万元上升到28.16万元;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30万元;2019年,新民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
日子好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高了。新民村以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住房条件为契机,新建新民集中居住项目,用于改善新民、小垛等4个村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村委会通过组织村民开展文娱活动,做好“淮海锣鼓”“打嘞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社戏大舞台也很是热闹,每天晚上都有五六十个人在这边跳广场舞,村里还不定期组织一些文艺汇演。
新民村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作风过硬、务实为民的坚强堡垒,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围绕“产业富民、文化聚民、生态惠民、设施便民”,正努力打造苏北地区乡村振兴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