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庄婷婷 李加泗
寒冬时节,走在连云港东海县黄川镇新沭村的田野上,一片片种植草莓的塑料大棚颇为壮观。这个拥有近千亩草莓大棚的小村,是江苏草莓第一村。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6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8万元。这不仅来源于党的富民政策,更源于村干部齐心协力,不畏艰难,用一颗颗小草莓推出致富之路。
新沭村位于新沭河南岸,人多地少。20世纪80年代初,新沭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谢春光在全村率先进行了草莓试种,成为全村第一个万元户。2003年,谢春光成为新沭村党组织的“领头雁”,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纷纷改种草莓,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村民的收入也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
随着草莓种植规模的扩大,村党总支发现单一的草莓品种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党员干部热烈讨论、建言献策,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从省农科院引进了早熟草莓新品种。为了拓宽销售途径,党委政府牵头对一些有文化、头脑活、素质高的年轻人进行营销业务培训,先后培养出2000多名草莓经纪人,常年活跃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全国120多个大城市。
2002年,新沭村申请注册了“黄川牌”草莓商标。2003年底,“黄川牌”草莓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成为连云港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产品。
退伍军人孙永接任村党总支书记后,不断改善推广草莓种植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为能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孙永带领村“两委”班子流转土地近300亩,主动为10余家种植户做担保,并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建了崭新的钢结构温室100余栋。有了样子,种植户们便纷纷对温室进行提档升级,彻底解决了困扰莓农几十年的竹竿拱棚不能抗风、抗雪、保温等问题。
“增加了种植户们的资金投入,就得想办法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只有这样的良性循环,我们村的草莓产业才能走得更远。”孙永说。村党总支多次组织草莓种植户赴江苏句容、安徽长丰、辽宁辽阳等地“取经”,引进10余个草莓新品种,其中红颜、久香、章姬等市场紧俏品种已在新沭村扎根结果。
“今年草莓80%是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出去的。这根网线可起了大作用。虽然受疫情影响,但这一季亩均收益不少于2.5万元。”行走在白色的“海浪”间,种植8亩温室草莓的90后小伙子孙超自信满满。
新思想,带来了新销路。新沭村通过村企合作,开办了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线上经济。新沭村在各类平台上共注册网店130余家,微商100余人,主要产品以草莓鲜果零售批发、采摘观光、草莓苗销售、水晶饰品等,走出了一条“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草莓经济发展模式。
在壮大草莓产业的同时,新沭村还戴着“省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必须要脱帽,我们绝不能拖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后腿。”新沭村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再次发出强村富民的最强音。
“黄川草莓起源于新沭,那么我们就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突出党建引领,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草莓特色产业,带他们走上致富路。”孙永说。
65岁的村民朱孔业前年还是贫困户,一家三口一直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在村里的帮助下,如今不仅住上了宽敞的房屋,而且还承包村集体一栋草莓温室,过上了“莓”好生活。
如今,新沭村全村草莓总产值达到4000万元。不仅在2018年成功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还实现了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全部脱贫。
随着村民脱贫和村级脱帽,新沭村党总支又在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上下功夫。村里大刀阔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全村现有南北道路的全部硬化;新建农桥3座、新上节制闸4座,解决了全村几十年来泄洪受灾、旱季用水难等问题;在草莓种植项目区,硬化5000余平方米生产路,新修U型渠1500米,大大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和承载力。创建新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百姓大舞台和村史馆,成立了志愿者队伍,村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