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肖婷婷 通讯员 卢颖 朱振攀)近日,连云港市评选出了首届乡土人才中初级职称人选,全市共有54人获评。“这是连云港市首次开展乡土人才中初级职称评审,在此次参评的乡土人才中,既有水产养殖、茶叶种植等‘土专家’,水晶雕刻、剪纸等‘手艺传承人’,也有大学生创业典型、私营企业老板、家庭农场主等‘领头雁’,他们植根乡村沃土、懂农业、爱农村,富有乡梓情怀。作为各自领域的翘楚,他们在带动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带动作用。”连云港市人社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乡村振兴靠人才引领。近年来,连云港市深入贯彻乡村振兴、人才强国战略,紧扣省委推动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工作要求,将乡土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工作体系,积极实施“智汇港城·才富乡村”行动,通过挖掘培育、拓宽载体、政策激励,激发广大乡土人才发挥“三带两助”作用,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去年6月,全省乡土人才“三带两助”推进会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连云港市召开,会议对连云港市乡土人才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挖掘培育建队伍,让乡土人才“长”起来
为尽快培育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宜、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乡土人才队伍,助推乡村发展建设,连云港市通过调研摸底找人、职称评审育人、评选表彰树人等方式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面向扎根和活跃在民间从事技艺技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本乡本土人才,开展乡土人才调研摸底,建立乡土人才库,目前已纳入4000余人。另一方面,我省创新设立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从制度上拓宽了乡土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后,连云港市在今年又组建了市乡土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开展了首届乡土人才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打通乡土人才职称评审通道。
拓宽载体推示范,让乡土人才“响”起来
乡土人才多年来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形不成规模,打不出名头。为此,连云港市着力打造乡土人才载体,把乡土人才“领头雁”推出来放大示范效应。围绕东海水晶、海产品养殖、茶叶种植等特色产业,积极培养和选树产业发展带头人,用人才发展助推产业发展,扶持乡土人才做强产业,对获评“连云港市乡土人才创业示范基地”的,给予2万元补助。同时,建立和推广技能大师工作室、传统技艺研习社,支持鼓励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等通过“名师带徒”模式延续技艺传承,对获评市级乡土人才工作室的,给予1万元补助。目前,全市共评出市级乡土人才工作室9个、乡土人才“三带”示范基地26家,省级大师示范工作室2个、传承示范基地1家。此外,连云港市还充分利用大赛和成果展等平台培养和锻炼乡土人才。今年以来,共选拔18名优秀选手参加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其中1名乡土人才获一等奖,并被授予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师等5项荣誉称号,其创建的工作室获省“乡土人才摇篮奖”。
政策激励提地位,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结合人才工作实际,连云港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乡土人才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连云港市“花果山英才卡”管理服务办法(试行)》等五个文件,从顶层设计、工作抓手、部门协作、待遇激励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划,将乡土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中。一是将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归入人才分类标准、列入年度重点任务。二是对入选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的名人、能手、新秀,分别按照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一二三层次进行培养,给予同等额度培养补助,申报人才项目的不受学历、职称限制,与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最高10万元的项目资助。三是将乡土人才纳入“花果山英才卡”服务范围。获得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荣誉称号的乡土人才与该市高层次人才一样享受包括政务、金融、医疗、商家优惠等8大类15项内容的“花果山英才卡”优质便捷服务。四是在市“花果山英才计划”设立乡土人才专项,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资助,共计9人获批,大大提升了乡土人才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