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 陶莎 孙荪 滕犇)“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奉献社会”,17年来,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诠释了初心未改、善作善为,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在杭州打工的17年中,他带领100多位流动党员,以流动党组织为阵地,在维护民工权益、帮助他人、助推家乡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从个人到自己所领导的党组织,先后被中共中央授予至高荣誉。他,就是灌南县驻杭州流动党委书记邵中国。
2014年7月,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七叔》在全国公映,2016年7月,作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第二次进京接受表彰,出席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今年又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让流动党员有了“温馨的家”
17年前,邵中国带着家人一起随着“打工潮”和村里人一起来到杭州务工。“当初在黎园社区当保洁员,收入也稳定。但自己干了20多年党务,一下子不过组织生活,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朝晖街道,是他落脚的第一站,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老邵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李集乡安圩村共有16名党员在杭州打工,都希望能在杭州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因此,大家都非常支持邵中国的想法。于是,邵中国立即向灌南县委组织部和朝晖街道党工委请示,结果得到了双方的大力支持。
当年6月,“灌南县驻杭州流动党员支部”成立,邵中国被选为灌南驻杭州流动党组织负责人。自此,在杭州创业务工的流动党员们有了自己“温馨的家”。2005年6月,流动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灌南县与杭州下城区签订协议,建立流动党组织“共建共管”新模式,“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2010年4月,流动党总支又升格为流动党委,下辖7个党支部,党员数量从最初的16名,发展到目前的158名,遍布杭州市的6个主城区,服务2万多名在杭州务工创业的灌南人。
倾心做好服务 情暖家乡在杭务工人员
建立“新市民”宣讲团,将300余堂“流动党课”送进社区、楼宇、工地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场所,受教育人员3万人次;成立“就业互助会”,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用工、维权等帮助,5000余名灌南人在杭州顺利找到工作……多年来,驻杭流动党组织倾心倾力让远在异乡的灌南人有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流动党组织就是要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故乡,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做实做强。”这是邵中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并在工作中践行着。“党委通过5大城区的10个信息采集员,把他们采集的信息梳理以后,汇报给下城区的总工会或者是灌南县总工会,有了两地的总工会来维护务工人员的权利,就像一个娘家、一个婆家来支持我们工作,让打工者有了靠山,心里吃了定心丸。”邵中国告介绍。
西湖区翠云环卫所共有59名灌南籍的保洁员,2004年5月,由于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到位,大家就联合起来多次找翠云环卫所,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大家准备组织所有人罢工并到环卫所封门。邵中国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赶到翠云环卫所和所里的党委负责人进行交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省份的环卫工人的待遇问题也得到解决,解除了一次工人罢工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危机。17年来,驻杭流动党委处理劳务纠纷200多起。两三千名灌南人获得了帮助,而对于那些初到杭州打工的灌南人,邵中国和灌南流动党员党委更是大家温馨的港湾。
“三服务”杭城唱响灌南曲
灌南驻杭流动党委在邵中国的带领下提出了三服务的工作原则,即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家乡,在两地党委共建共管之下,灌南在杭务工人员成为西子湖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让务工者尽快融入杭州,流动党委开展“亮党员身份,树灌南形象”、“党员志愿者服务在杭城”等活动,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多年来,先后有10名灌南籍务工人员在杭获得各种荣誉称号。
“服务他乡”是灌南驻杭流动党员委员会的宗旨,“服务家乡”是他们的职责。每年伊始,他们就会组织党员亮出“今年我为家乡做什么”的目标承诺,开展“带回一条致富信息、提出一项发展建议、引办一个发展项目、献出一片帮扶爱心、传教一门实用技术”的“五个一”活动,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同时,大力向外地客商宣传推介灌南,为他们到灌南投资兴业牵线搭桥。目前,已有260多名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4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12名“双带双强”型流动党员回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帮助家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36个。
“现在外出打工的都是年轻人,他们大部分都指望在大城市生活下去。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要向年轻人身上转移,这样我们党组织才会有新的生命力。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建青年党支部,带动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到当地经济建设中来,使党组织后继有人,继续保持生机活力。”邵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