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20年追逐,从灌南一步步“踏”进“一带一路”。王坚———
跨国“鞋王”坚实的筑梦脚步
2017年年初,灌南县开展“热爱灌南、奉献家乡”主题行动,邀请在外乡外国的灌南成功人士共同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灌南而努力奋斗。
没过多久,身在柬埔寨的王坚就收到了《来自家乡灌南的一封信》,希望他能为家乡的发展献一言。王坚很感动,也激情澎湃。感动的是,家乡父老还惦记着他这个在外闯荡多年的“草根”;澎湃的是,这封信更加激发了他反哺家乡的热情。再回头看看自己20年的创业路,王坚笑着说,这真的是一条一步步“踏”出来的路。作为今天闻名家乡的跨国“鞋王”,他用的这个“踏”字,质朴,但充满力量。
王坚现在“踏”的这条路,名头更响,它叫“一带一路”,空间距离上有着数千公里的路程,江苏海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
但王坚还是和当年的那个执拗聪明的少年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安静沉稳地走在“一带一路”上,默默生长,熠熠生辉。
乡村少年的无畏和勇气
“我就是个喜欢折腾的人。”一开口,王坚就给自己下了个“定义”。
1978年,出生于灌南县田楼镇西盘村的王坚,是不折不扣的“草根”。像任何一个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普通农村少年一样,他渴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富起来。1997年,19岁的王坚从职业技术学校一毕业,就制定了筑梦计划。没有资本,没有经验,他唯一有的是无畏的勇气。就这样,他带着梦想南下,来到举目无亲的苏州,硬是以一个少年毫不妥协的执拗和聪明,跻身苏州一家大型鞋企,从最基层的工人做起。“每天12小时的操作,让人站到腿发抖。”再说起当年打工时的酸楚,王坚只是笑呵呵地一句话带过。两年后,王坚跳槽了。不是因为受不了苦,而是想换个鞋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从1997年出门闯荡,到2008年在海门一家鞋业公司做上分管生产的厂长,这十年多的时间,我几乎每隔两年就要换一家公司,但跳来跳去,都是在做鞋子这个领域内。”王坚说,这样的折腾,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提升、丰富自己,让自己在这一行业里游刃有余。
一路“折腾”,王坚的寻梦之路越走越宽,但他,并不满足。王坚知道,什么叫厚积薄发,所以一直在等待机会,“厚积薄发,这4个字永远都可以看成是阶段性的,爆发以后必然是个积累的阶段,也是锤炼自己心性的时候,只有坚守与执着,才会迎来下一次爆发,不然就是昙花一现。”
“草根”鞋王的坚守与执着
2008年,折腾的王坚又跳槽到南通海门的一家制鞋企业,最终以分管生产厂长的身份,停止了频繁的跳槽。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1年,阳春三月,工厂里的行道树在和煦的阳光下摇曳,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王坚每日往返于厂房和办公区域,一点一点地感受着春天的来临。“王坚,你想不想全盘接手整个工厂,我年龄大了,想退休了。”老板的一句话,让王坚突然愣住了,在了解老板的真实意图后,王坚内心已经有了主意,但是他并没有一口应承下来。
100万!如果王坚想接手,他得一次性拿出100万出资购买。“哪里凑得出那么多钱?”“要不你再换个厂,一个月拿五六千元的工资,稳稳当当的,不是很好吗?”家人的态度,都在意料之中。但王坚只有一个信念,“买,一定要买下!”因为他对当时市场行情和企业今后发展前景,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于是,全家上下开始筹集资金,最后,还差8万元还是其父亲王学荣在银行拿贷款补齐的。
至此,折腾十余年的王坚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坚胜鞋业公司。
“原先的企业就有稳定的原材料货源和供货渠道,主攻欧美市场、韩国市场。我接手以后,开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水平,公司新上的PPA鞋底产品质量通过国际环保认证。”国外客户的好评,使得王坚在拓宽市场上快马加鞭。随后,他相继拿下沃尔玛、家得福等大型商超的供货权,同时跟aj波尔多等大牌签下长期供货协议。企业的年生产量从最初的400万双增加到600万双,再到700万到800万双,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多少年的坚守和执着,终于换来了“草根”的华丽嬗变。
“一带一路”闪现的新星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就看你怎么去把握。”王坚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12年6月,与公司一直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全兴鞋业有限公司把企业搬到了柬埔寨,给王坚供货带来严重不便,每次都是通过集装箱从海门发货到无锡,然后再从无锡发往柬埔寨,大约两周时间才能够将货送达,产生巨额费用不说,而且严重影响鞋业公司生产进度。对方向王坚建议,希望他也到西港特区去投资兴业。
对于西港特区,王坚并不陌生,西港特区由红豆集团为主导,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开发建设,是“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项目,紧邻柬埔寨最大的国际深水港码头—西哈努克港及西港国际机场,致力于为企业搭建“投资东盟,辐射世界”的集群式投资贸易平台。而西港特区公司中方控股股东红豆集团,也向王坚抛来了橄榄枝,促成了王坚去西港特区投资兴业考察。“西港特区的基本投资优势特别明显。”王坚说,特区综合服务中心有报关公司和船务公司,企业进出口的货物均可在区内完成清关和运输手续的办理,这对他们常年做出口订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而且当地用工便宜,工人工资只有海门的三分之一,更让王坚有了在境外办厂的动力和信心。考察后不到10天时间,王坚就安排其二弟王辉带领公司另外5名技术骨干远赴柬埔寨负责筹建新厂等工作。安排三弟王锦成在海门负责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王坚自己则和聘请的一名翻译经常往返江苏和柬埔寨之间。
通过两年多的紧张建设,1.5万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
今年初,位于柬埔寨西港特区的工厂实现投产运营,吸收当地500多名工人就业,年产量有望超过700万双,销售额预计超过2000万元。
海西田野上的崭新希望
“一带一路”的东风,王坚正在亲身感受着。
王坚介绍,“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2016年10月12日,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柬埔寨前夕,在柬埔寨《柬埔寨之光》报发表的题为《做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的署名文章中如是提到。
去年6月,无锡首条直飞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的国际航线正式开通了。王坚正是此航线开通的受益者。“从无锡直飞西哈努克省,大约4个半小时到5个小时就可抵达,从西哈努克国际机场驱车仅10多分钟,就可以来到西港特区。”说着这些,王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
王坚说,西港特区是柬埔寨的“深圳”,身处这个“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园区,他觉得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鞭策,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小小螺丝钉。一切,都在朝着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王坚说,他还有没实现的梦想,他的寻梦之路还在前行。而这一次的寻梦之路,是一条“回头路”。树高千尺不忘根。王坚说,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他一直想着有一天能回来,能融入灌南发展的大潮中。
今年4月,王坚收到了灌南县委县政府发来的《来自家乡灌南的一封信》,希望他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份力。这封信更加激发了他反哺家乡的热情。上个月,王坚已经就制鞋项目与家乡田楼镇政府紧密洽谈,而更多的反哺家乡的想法已经在他心里串成串。
“听说,因这个行动而达成招商引资意向的项目已经有60多个了。希望借着这股风,能吹起海西田野上的新一轮希望。”说这句话的时候,王坚的语气中明显带着一股劲儿,侧目的时候,他又变成了那个执拗聪明的寻梦少年。(□ 袁春梅)